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129期 >> 第06版:柳湖
黄山宏村印象
□宋文馨


  踏入安徽黄山宏村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那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徽南的古村落,在群山掩映之中,如春风化雨般滋养了一方人文,也滋润了我的心田。
  绕过青石铺就的拱桥,迎头看见的是高大的马头墙,粉墙黛瓦、檐牙高啄,似要把一切世外纷扰隔绝在墙外。但那一枝桃花,却闲闲地逸出墙外,开得热闹非凡。许是受了山水的教化,它高傲却不张扬。白墙绿箩,青石流板,房屋临水而建,参参差差地诉说着古村的心事。遥想那玉堂春深,看那悠然自得、井然有序的人间日子,古村的恬淡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古村人的生活,恰有这般“坐看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际云卷云舒”的意蕴在里面。他们几代人经营着一家古老的门号,守着古老的梦想——即便他们辛苦经营一年卖出的字画,还不及一个温州做打火机商人一天的利润。我从一家经营歙砚的人家走过,天井里传来浓郁的墨香。看他们用扎实的臂力锻造出来的荧荧墨色融入粉墙黛瓦之中,融入画家水墨山水中宏村那遥远的山头上。中国的传统文韵便在这里生了根、发了芽。
  斜倚在旧宅二楼的栏杆边,只见那和煦暖阳悉数洒在那扇雕花木门上,远处水波荡漾、光彩闪烁。风从檐角穿过,像随时有人“吱呀”一声推开一样。“楼阁迎佳客,江山入好诗;清风水萍叶,白露木兰枝”,从楼上看去,湖光潋滟,萍叶聚散,风光不与四时同。宏村的先人为了防火,把村落抱水成半月形而建,却在不知不觉中隔离了尘世,练就了一方桃花源。它不排斥外世,却也不主动地接纳。直到有一天你厌倦了城市的钢筋水泥,筋疲力竭地闯入这徽南的山区,看见这一方得日月山川滋养的灵地,你才会被它的大象无形所感染,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人世中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是宏村的作为,“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宏村的境界。它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滋养了人们干凅的心灵,延续着中华的血脉;它在“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人非天地间”中,将大功大德隐于无形。这也许便是宏村教会我的:自甘寂寞默默无闻,却能有所作为;不追名利而恬淡释然,而能有所成的处世之道。
  偶然想起唐寅的一句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若有来世,我只愿做村南一枝古朴的桃花,一生受它的滋润。看岁月在这里雍容揖让,多好!
  (作者为平原一中高二学生)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黄山宏村印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