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115期 >> 第07版:柳湖
绚烂的人生彩虹
——孙嘉祥诗集《岁月的歌唱》序
□于冠深


  我跟嘉祥同志,是情同手足的老乡和同学。所谓老乡,即都是禹城人,我所在的村庄和他所在的村庄,相距十五华里。所谓同学,即都是禹城一中初中部十级和禹城师范一级的学生。只是,在禹城一中时,他在甲班,我在乙班,并不相识。到了禹城师范,实行所谓军事化编制,我们在一个排,自然就认识了。
  为人在世,相识者难计其数,而相识跟相识大不一样。或相识多年而面交神离,隔皮隔骨;或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我跟嘉祥同志相识是后一种情况。记得当初相识,是在1958年冬天,我们两个人一起值班站岗,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巡逻。他个头比我略矮,身子单薄,那天夜里,他戴着父亲从关外寄来的那种令我十分羡慕的紫色的苏式大棉帽,显得眉眼聪慧,两人交谈投契。唯其如此,当我们在一间存放撇拉疙瘩的屋子里休息时,才敢一人拿起一个蔫油不几的撇拉疙瘩,用小刀削着填充饥肠。那时不能小看此事,倘或被人告发,兴许被判为“监守自盗”而给予处分。所以,我所谓跟嘉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也者,并非蹈空之言。
  禹城师范毕业以后,我们各奔东西,走上不同的岗位,但身离心未离。今日回首,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人生四季的演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样,愈益真挚深厚了。嘉祥同志的身上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他好学上进、通达事理、诚实守信、宽厚重情、懂得感恩、谦虚谨慎、教子有方……这些优长,读他的诗文就能想见。我们间之所以友谊绵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看重他的人品,他也不以我为不可交——友谊的成长和成熟,永远以人品为根柢。
  就文学的不同体裁而论,诗歌是文学之冠。关于文学的定义,有个很常见的说法,曰:“文学就是人学”。意思是,文学是写人的。显而易见,这是从表现对象的角度立论。而从另一方面看,文学是人写的。既然如此,我们阅读研究一部文学作品,就不可不关注写作的那个人。如若不然,阅读诚然也可以阅读,然则所知所感所获,难免会受影响,甚或受到欺骗。所以,我说,那种“文是文,人是人,不可以人废文”的论调,是值得商榷的。而我之未曾谈嘉祥同志的诗文,先来谈其人,正缘于这样的考虑。
  还有个尽人皆知的说法,曰:“文如其人”。但事实告诉我们,绝不可一概而论。环视左右,那种口是心非、言正行乖、口吐莲花、脚踩烂泥的“宝贝”,实在多了去了,不免令人慨叹。读嘉祥同志的诗文,一个最为鲜明的感觉,就是“文如其人”。古人谓:“诗言志,歌永言。”又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可见,诗也好,文也好,都是个人情志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换言之,即不是实践意义上的行。问题在于,最能反映所谓“文如其人”的那个人的品格德性的东西,恰恰是实践意义上的行。我曾打油四句,在电话上传给嘉祥同志,曰:“一步一行诗,人生是诗程。诗固言其志,尤在纪其行。”在嘉祥同志的诗文里,教子内容的篇什数量很大。“关爱之声”部分里的篇什,内容也是教子——教育祖国的孩子。教子以诗,是他教子的一个独特方式。我既赞赏他教子有方,更推重他教子有范,即他教孩子们如何如何,他自己先就或先已如何如何。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正可谓“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人写诗,只有并非仅仅写给别人去看,而且身体力行,才当得起古人所说的“言志”二字,才不是片(骗)儿汤那样的劳什子。总而言之,读嘉祥同志的诗文,有助于认识他这个人;认识他这个人,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文。
  我们两人差不多同时退休以后,电话频仍。因我比他痴长一岁的缘故,每每摸起电话,他总是唤一声“大哥”,令我深感亲切之至。于是,嘘寒问暖,互道关切,问讯新作,评论赏析,切磋推敲。正如嘉祥同志说过的:这是我们之间的精神会餐,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我于此深有同感。我也有一个说法,曰:“友逢知己何必醉,诗得佳句几欲狂。 ”嘉祥同志躬耕不辍,诗作屡屡见诸报端,然则,看到他诗文集子的初稿,其数量之多和有些篇什的质量之好,仍感出乎意料。由此,我又不禁予他以这样的描摹:作诗于他,不仅是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简直就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所谓三不朽,也是那些有着非同一般大志向的古人的人生追求。对于这样的目标,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是可望不可即,但却也不可以自暴自弃。人的天资不同,能力有别,境遇更可能相差悬殊。重要的是应该有那么一点见贤思齐的向往,不断自策自励自强。我学画画,画了幅鲁迅的肖像,题打油诗四句,曰:“欲画迅翁难毕肖,如其伟大学不到。平庸未必是过错,心向往之就行了。 ”在我看来,嘉祥同志于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心向往之而且行亦往之。他这部诗文集的出版,就是一个证明。一部书稿,全是心血,就像他自己说的,有时候,睡里梦里都在琢磨。退一步说,吾辈出书,与稻粱谋无关。读者喜欢,我当然喜欢;读者不喜欢,我也不抱怨。至少,可以自己把玩,可送朋友留念,可让后辈作为一笔家庭的文化精神财富,世代传承。如此这般,应该说已经如愿以偿,夫复何求!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且打油一首作结:
诗文付梓喜出版,人生彩虹夸绚烂。亲情之咏情浓浓,关爱之声爱拳拳。身体力行誉不谬,开卷有益理固然。精神财富一大宗,子孙世代作家传。
  (本文作者曾任《大众日报》社党委委员、《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系《齐鲁晚报》创始人。 )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孙嘉祥诗集《岁月的歌唱》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