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108期 >> 第01版:头版
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环保压力倒逼下,平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选择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炼成记
□本报记者高红岩本报通讯员张大伟

汉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发电车间。


  大街上跑的是新能源公交车,供暖管道流淌的是循环利用的中水,下水道的泥沙用来制造精美的陶瓷酒瓶,蔬菜大棚里用的是新材料制成的地膜……
  在平原,似乎一切都能找到循环经济的影子。
  2015年12月,在国家三部委公示的2015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名单中,平原县赫然在列,成为德州首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一个经济小县变身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离不开平原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倒逼出来的选择
  这个冬天,北方持续的雾霾天再次引起各地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视。
  而平原县早在2007年就为发展绿色经济而求索。
  曾经的平原,“三纸一化”(正大纸业、沪平永发、华中纸业和原德齐龙化工)撑起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日渐脆弱的环境承载力、产业结构的“粗老笨重”,让彼时刚刚上任的县领导产生了求变思想。
  作为舶来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的理念就已在全国多地生根。化解发展中的问题,平原县的决策者也把目光投向了循环经济。
  平原县委书记马善军说:“以化工、造纸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决定了平原既要补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生态文明的路。 ”
  2007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平原就制定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2012年,在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正式确立了循环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统领作用。
  平原这样界定循环经济的地位:总阀门、主动力。
  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环境优化、宣传推介等9个工作办公室,形成全县创建联动机制。同时,委托国家发改委聘请专家组,量身定制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
  发展思路的转变、严格设定的“排放关卡”,倒逼传统企业转变生产方式。
  厂区外占地40平方米的生物指示池清流汩汩,电子屏幕上显示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直排水标准,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虽然仍是造纸企业,但借由循环经济理念,如今实现了高“颜值”。“原来造纸企业污染主要是麦草浆的黑液污染,我们现在的工艺主要是利用杨木枝杈制浆和废旧报纸脱墨再利用。 ”公司董事长王连水介绍。转型后的泰鼎公司成绩不俗,年制浆能力18万吨,造纸能力达20万吨。
  循环的脚步远没有停止。泰鼎公司引进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废水通过厌氧发酵、脱水、脱硫等工序,转换为甲烷进行沼气发电,年发电量150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治污成本100多万元。
  同时,企业热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也成了紧俏货。泰鼎公司通过新上脱泥及制砖设备,成立了新型建材公司。废渣及煤灰通过封闭管道进入制砖车间,年可生产免烧砖1000多万块,节本增效200多万元。
  转型升级后,平原传统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先后有5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治污减排工程220多项,实现企业废水、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化利用。
深入人心的“循环”
  衡水老白干、口子窖、汾酒、牛栏山、茅台……在山东省安华瓷业有限公司的展览室里,企业广袤的“业务疆土”可见一斑,而安华“开疆拓土”的法宝正是过硬的品质。
  安华瓷业年产陶瓷酒瓶5000万只,4%到5%的废瓷率每年都会产生250万只左右的次品。如何处理?往外运送,且不说造成的污染,只运输费用一年就达20多万元。在往外运了几年后,安华在“消废”上作起了文章。
  此后,安华开始研发废瓶回收再利用技术,“废瓷拈碎再利用”技术应运而生。如今,每年拈碎废瓷1335吨,添加到酒瓶产品中,部分取代长石、熟料、石英等材料,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每只酒瓶的生产成本降低2分,一天下来省下的钱就有2730元。
  如今,安华自己的废瓷已经不能满足它的生产用量,安华卫浴(广东)德州生产基地的废瓷也全部收入囊中。除此之外,对社会上的废弃酒瓶安华也敞开了收购之门。
  同时,恶臭的下水道泥沙、在山西遭人“冷落”的煤矸石在安华全部成为“座上宾”,融合进比面粉还要精细4倍的废瓷末,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诞生。
  地处华北平原,矿产资源的相对缺乏,让平原在发展中萌生出在城市“挖矿”的念头。安华瓷业“挖”出“长石、石英”,平原县绿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则在报废的汽车、家电中“挖”出了钢铁。
  “废钢铁从传送带进去,再出来就成了规格统一的钢球。 ”平原绿能公司总经理王素介绍。 2014年6月,绿能成功入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企业,成为工信部在全国布点的100个废钢铁加工基地之一。
  废钢铁破碎加工省去了传统生产企业炼焦、炼铁等环节,产出的钢球也成为下游企业的“香饽饽”。拥有年拆解报废汽车5万辆和废旧家电10万台的生产规模,绿能已然成为一座“富矿”。
  而今,循环的概念不只在追求效益的工厂生根发芽,在平原的大街小巷也能时时看到循环的影子。
  没有刺鼻的汽油味,投入1元钱,在平原就能坐上新能源公交车。去年10月,平原县淘汰老旧公交车,新上50辆电动新能源公交车。低噪音、零排放的公交成为平原大街小巷流动的“绿色风景”。
  如今,平原的一二三产业均找到了循环经济的定位,工业、农业领域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2015年,平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1.3%。
踏上新征程
  虽然已是小寒时节,平原檀都小区居民聂坤家的温度却一直保持在20度以上。他不知道,今年他们小区的供暖并不是靠烧煤来维持,而是烧的乡间地头常见的树根、树皮、棉柴。
  玉米秸、玉米芯、树根、树皮,这些一直以来被人们遗弃的农林废弃物,随着3年前汉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成立变成了“宝贝”。公司副总经理赵辉光介绍,现在他们公司收购的树根、棉柴价格涨到了每吨300元,每天来送料的农民络绎不绝。
  自从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平原在招商引资上也把循环经济放到首位。
  汉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韩国GS集团在平原设立的子公司,长期致力于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
  汉源吃废“吐的”却是宝,每年发电量达到2亿千瓦时。去年,平原县投资2亿元,打通汉源公司与城区供热的主管道,利用公司余热为城区120万平方米居住小区供暖,年可节约标煤3.6万吨,实现了“绿色”供暖。
  除此之外,草木燃烧留下的废渣与草木灰也步入了新的循环之旅:渣土被运到建筑工地制成混凝土,草木灰则被聊城一化肥厂买走用来做钾肥。
  西红柿大棚里,平原县前曹镇鸣鸡店村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千彪每次都会给来人介绍他用的地膜。“这是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控制大棚里的杂草生长,时间长了以后,它自然分解到土壤里,不影响下一茬种植。 ”
  曾几何时,白色污染的泛滥成灾让农民对地膜十分挠头。如今,循环经济之风也吹到了田间地头。
  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已在平原循环农业链条上“务农”两年,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生物可降解地膜。巴斯夫把在中国第一家创新研发中心放在德州,第一家母料生产基地放在平原。
  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都再次强调“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而在平原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循环经济仍占据重要位置。
  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未来3年平原县还要接受来自中央部门的严苛验收。对此,该县正精心做着准备。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央部门的验收为动力,用3至5年的时间建立起覆盖全县、辐射华北的工业‘消废’中心。 ”平原县县长王洪霞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炼成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头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