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009期 >> 第06版:往事
第七章 热血铁骨铸丰碑
作者:连载完
  冀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最早的敌后平原抗日根据地之一,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用事实证明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的成功。它对于开创华北敌后抗战的新局面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以及敌后抗日战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中,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对敌斗争异常激烈、残酷、复杂。它牵制、打击和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持久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冀鲁边区存在的7年期间里,对敌作战2000余次,消灭日伪军5万余人。冀鲁边区党的队伍和人民武装也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这期间党员、八路军发展到数万人,民兵发展到十几万人,成为夺取抗日胜利的领导力量和重要保证。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基地和力量,在解放战争中,继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冀鲁边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血的代价。这是烈士血沃的土地,在抗战时期,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县团级以上干部90多人,干部战士近万人,被杀害的群众10万多人。在抗日战争中,冀鲁边区的斗争异常残酷、激烈和艰苦,特别是1941年以后,边区形势更加恶化。但是,冀鲁边区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向敌人屈服。而是军民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坚持斗争,终于渡过难关,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在巩固和发展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冀鲁边区军民英勇无畏、誓死抗争,用生命和鲜血铸成“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冀鲁边军民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广大军民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边区党组织和共产党人自觉肩负历史重任,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实际出发,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决依靠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努力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出新的斗争策略,制定和坚持边区抗战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共同抗日;面对强敌和严重困难毫不动摇,饱经危难而不气馁,在革命遭受挫折和处于低潮时坚定信念,始终不渝;认真抓好党的建设,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克服缺点和纠正错误中不断将党的事业推向前进。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对当前和今后的实践都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将起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远去的脚步声中,冀鲁边区的烽火和刀光剑影也渐渐远去。但是,它留下的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是一座丰富的历史宝藏。看今天的冀鲁边区,到处都是欣欣向荣。在敌人曾经修筑炮楼的地方,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敌人曾经占领的城镇,是一片片工厂,一家家商店,一座座学校;在敌人曾经烧杀抢掠的农村,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在敌人曾经封锁的地方,是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经过了半个世纪来的建设,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祥和的好生活,并正以饱满的热情,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为建设更美好的生活辛勤地劳动着。 (连载完)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第七章 热血铁骨铸丰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