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0515期 >> 第09版:往事
3月24日,陆姓华人在德州召开首届陆姓祭祖大会。陆姓的发祥地在何处,祭祖大会为什么在德州召开——
“陆乡”寻踪

田氏清同治二年族谱



  《新唐书·表第十三下》:“陆氏出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氏焉。 ”就是说,陆姓是以祖先封地般县陆乡而得姓的。可是般县陆乡究竟是何地呢?

  隋唐般县就是今陵城区糜镇地界


  《隋书》及新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德州平原郡曾领有般县,《隋书·志第二十五》载平原郡下辖般县,般县条下注:“后齐省,开皇十六年复。 ”而新旧唐书地理志都载,德州平原郡下辖的般县于贞观十七年划入平昌县。般县是今何地呢?
  查臧励和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般县条下记载:“汉置,北齐废,隋复置,唐省,故城在今山东德平县东北”。德平县始建于后唐,1956年撤。德平县西临陵县,北接宁津,南靠临邑,东接乐陵,撤消德平县后,其地分别划归乐陵、临邑、原陵县三县,德平县驻地德平镇现属临邑县。此处说般县在“德平县东北”,应在今乐陵县境内。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般县的治所标在今乐陵县郑店镇般城孟村、般城李村一带。臧、谭的记、绘还可以从《水经注》中得到印证。 《水经注·商河》:“商河又北,迳平原县东,又迳安德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昌县故城南,又东迳般县故城南,又东迳乐陵县故城南……”《水经注》中安德即今陵城区,从《水经注》看商河在陵城区东北部,经平昌城南,又经般县南到乐陵故城南,般县也靠近今乐陵。
  可是,《水经注》是北魏人所作,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水经注》所能印证的只能是北魏年间的事情,而般县“北齐废,隋复置,唐省”,隋是在何地复置般县?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叶圭绶 《续山东考古录》记载:“开皇十六年复置般县于西平昌故城”。西平昌是后汉年置的县,位置是:“西平昌县故城在(德平城)西南三十里”,德平城西南三十里正是糜镇所在地。今人王汝涛等点注 《续山东考古录》也指明:“般县: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唐贞观十年(636)县城被水而南移,遗址在今陵县城东北27公里糜镇境内。贞观十七年(693)省入平昌县。 ”这些资料说明,隋唐时的般县位置已不是《水经注》中般县位置,般县已由原乐陵孔镇一带西南移置到陵城区糜镇的位置。
  1987年2月在临邑翟家乡于家村北出土的隋开皇十二年《大隋逸士苟君之铭》:“苟舜才葬于平昌县之西南廿五里”,也证明了隋唐平昌即今德平镇。唐平昌城(德平镇)东北三十里即西汉平昌城,这和《旧唐书·地理志》:“平昌、汉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县东三十里”相吻合。综上所述,隋唐的般县就是今天的陵城区糜镇为中心的区域,隋唐的平昌就是今临邑德平镇区域。
  般县陆乡又是指何处呢?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周制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春秋齐制,郊外以五家为轨,六轨为邑,十邑为率,十率为乡。由此看来,乡的规模几乎等同于后来的县。唐朝陆姓人称祖籍糜镇是平原般县是正确的,而般县在春秋战国未实行郡县制时是称陆乡的,故糜镇一地又可混称为平原般县陆乡。

  两座古塚成了陆乡的地标


  糜镇在春秋战国称陆乡,在东汉称西平昌,隋唐称般县,历史文化悠久,这里有大禹父子治水留下的鲧堤,有古代的烽火台,有唐朝尉迟敬德监造的兴觉寺古塔,然而最能说明糜镇是陆乡即陆氏祖籍地的是两座古墓。
  古墓之一是田塚,位于糜镇西一公里处的田塚村北。墓占地半亩,现存封土高约四米,古墓所在地的村名叫田塚村,现有村民以田姓、高姓为主。这座古墓名田塚,是因村得名还是村以塚得名?田氏清同治二年的族谱记载,该村田氏居民是明初永乐年间由寿光迁来德平居住,当年的始迁祖名田芳,居住地是糜镇大田村,田芳的坟墓也在大田村,人称田家老坟。
  田塚村的古墓田塚并非现代德平田氏族人的祖墓。据田塚村人介绍,田塚田氏到来之前,尚有包姓、孙氏等人居住,只是这些人后来或迁徙或绝户,故村内现只有高、田几姓人家。由此可知,田塚村名并非来自今天田姓人家,该古塚应当是在明代迁民以前就存在,村名是因为有传世的号称田塚的古塚而得名的。道光年间的《德平县前志》收录了明朝万历年间德平县令郑材的 “祭古塚文”,所祭古塚就是糜镇一带的古塚,这也说明田塚古塚年代久远。
  值得令人寻味的是,在田塚古墓南约三四公里的李楼村西还有一座古塚,人称陆塚,或陆家台子,塚占地也有半亩,高比田塚略低,约两米左右,李楼村及其附近村庄以李姓村民为主,但没有一户姓陆,此塚何以冠名陆字?
  秦统一六国后,齐国的田氏受到秦统治者的加害,作为齐国国姓的田氏族人为了保存自己,不得不抛弃田姓而改以封地名为姓,这种情况在古代历史上是多见的,于是田姓改称陆姓。陆姓也要留下自己在陆乡生活的遗迹,这就是陆塚的由来。历史的原因,土著的陆姓人早已离开了这片故土,但是陆塚却依然守望在这里。
  田塚、陆塚南北相距4公里,遥遥相望,虽然跨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古塚透过厚厚的封土仍然不时散发出历史的气息。田塚、陆塚两座古墓也成为人们寻找陆乡的地标文物。
□赵春万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陆乡”寻踪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