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0515期 >> 第09版:往事
黄河故道话古桑



  在夏津,有一条横贯全境的土岗——陈公堤,它把全县分为堤上、堤下两部分;杨堤、唐堤、刘堤……以“堤”字命名的村庄随处可见,处处昭示着这片土地沧海桑田的巨变。

古桑树的起源


  自东周定王五年 (前602)至明万历元年 (1573),黄河主流、支流多次流经县境,并不断决口泛滥,河道高地与河间洼地相伴而生,古河道与新河道彼此重迭,形成了夏津独特的地貌。夏津的古桑树群就分布在黄河故道内。夏津县尚遗存古桑树群6000多亩,古树两万多株,千年以上的2株,七八百年左右50株,剩余为百年以上。分布在夏津苏留庄镇阎庙村附近的桑树群,在第三次国家文物普查中确认,这片桑树林形成于1391年前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黄河改道后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一片30万亩的沙荒地,特别是干旱季节,有“沙土地里种庄稼、三年不得其苗”“无风三尺土,有风沙满天,关门盖着锅,土饭一起咽”的民谣。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开始植树造林。桑树从众多树种中脱颖而出,担起了维护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重担。
  在古代,相邻而耕的农户常常用桑树作为两家耕地的 “界碑”,足见桑树的生命力顽强。在漫长的生长岁月里,它们屡次遭到狂风和雷电的袭击,仅被雷劈者就达500多株。其中一株千年古树 “卧龙桑”,雷击烧焦了树干,树枝和主干只有一层皮相连,照样活了下来。
  在夏津黄河故道,桑椹有一奇特的自然现象——鸟不食、蝇不落,桑树上的害虫特别少。因此,当地桑农用最原始的方法防治害虫,用油渣刷在树干或用塑料薄膜缠于树干,防止害虫从地上爬到树上。
  千百年来,桑树在夏津已经由“叶用桑”变为“果用桑”,号称“春果第一枝”的桑椹,成熟于小满前后,这时期,麦子未熟,青黄不接,正是一年最困难的时间。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桑椹,干湿可食用,虽世之珍异果实,未可比此”。古桑树株产果实均在800斤左右,当地居民采摘鲜果度缺粮之季,把桑椹晒成干,可当粮食储存,周年食用。灾荒之年,百姓也可把桑叶做菜窝窝、熬粥。因此,当地百姓叫这种树 “椹树”,与“神树”谐音,因为他们信奉这种带给他们生存希望的树种,把桑树看做神灵。

桑叶盏的传说


  康熙年间流传下来一种碗,名为“桑叶盏”,它在烧制过程,工匠师傅匠心别具,把一枚桑叶烧在碗上,充分体现了老百姓把桑树当成“衣食父母”。
  传说,这种碗是“治沙县令”朱国祥的创举,康熙十三年(1674),在朝遭贬的朱国祥就任夏津知县,发现此地“地半沙滩、不宜稼禾”,便晓谕百姓“多种果木,庶可免灾而裕才用”。到清中期,这片土地已经是“手攀树枝,援树可行二十里”。
  桑树已经渗透到当地百姓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在朱国祥纪念馆内,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农家使用的桑木车、桑木扁担、桑木水桶、桑木耧等生产用具。据当地老人回忆,他们用桑木扁担挑着桑木水桶提水,灌溉桑木,植树造林。

“福寿树”与“民间圣果”

  桑树还是夏津人心中的“福寿树”。居民因多食桑椹而长寿,因此桑园又叫“颐寿园”。每年桑椹成熟季节,家家桑农忙着收桑椹,三两个家人托起一片丈余的布匹,主家擎一条带钩的竹竿,钩住桑椹累累的枝条使劲摇撼十几下,晶莹剔透的果子簌簌而下。黄河故道的桑树,因其果实不同而分为大甜椹、白子母、白椹、红字母等8个品种,果实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让人称奇。
  桑椹食药同源,在民间称为“民间圣果”,而今又被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夏津黄河故道的桑椹,形似草莓,汁若醍醐,如珍珠,像玛瑙,色鲜味美,含糖量高,有清香气,这在国内极为少见。
  桑树不仅仅是树,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桑文化已经渗透到夏津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诗·小雅·小弁》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夏津人常在在家屋旁栽种桑树,一株桑树就是家乡的象征。
□董玉龙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黄河故道话古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