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帅(右二)为工人做技术指导。杨敏 摄
4月18日,庆云县东辛店镇佳奇电子加工厂门口,工人们正在忙着将成品装车,这是为天津客商生产的产品。看着货车离开,女老板陶帅松了一口气。
今年27岁的陶帅,一直在天津打工,在电子加工行业摸爬滚打几年后,回乡创办了自己的加工厂,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还为周边1000多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敢想敢干,打工妹回乡办工厂
1988年,陶帅出生在东辛店镇东辛店村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家。看到村里许多女孩子都外出打工,为减轻家里的负担,陶帅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去天津打工。
然而,初到天津,一切并不像陶帅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没有经验,她被工厂一次次拒之门外。 “最后,终于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台资电子厂找到工作,成为一名操作工。 ”陶帅说,当时自己特别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不怕脏、不怕累,什么活都抢着干。慢慢地,她熟悉了电子厂的各个工序。
几年的打工生活,让年纪轻轻的陶帅体味了一个人在外闯荡的辛酸。 “当时时常想,要是能自己在家开一家电子厂该多好。 ”陶帅道出了多年前藏在心里的梦想。
2010年,22岁的陶帅还是单身,父母着急了,每天一个电话催促她回家找对象结婚。想到父母年纪大了,她决定回家。可回来后,陶帅并没有急着去相亲,而是筹划办厂。 “女孩子不老老实实找对象结婚生子,办什么厂子啊,真不让人省心。 ”她刚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
陶帅的倔劲儿上来了,每天出去筹资金,跑手续。一个多月过去了,她跑瘦了,晒黑了,办厂的钱还是没有凑齐。看到她劲头十足,家里人慢慢地开始转变观念。在父母、亲戚的帮助下,陶帅终于有了启动资金。她又联系了产品收购厂家,由厂家提供原材料和技术、设备支持,所产生的费用从产品里分期扣除。
电子厂开工的消息一传开,就吸引了本村许多留守妇女前来报名。就这样,陶帅的电子厂风风火火地办了起来。
克服重重困难,工厂渐入正轨
然而,工厂实际运行起来,困难远远比想象的多。
最开始,由于工人没有经验,生产效率低,原材料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也不高,经常出现退货现象,陶帅焦急万分。在手把手培训工人的同时,她深入市场了解情况,给以前的老板打电话讨经验。陶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都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生产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与客户及时沟通。
“自己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欠缺,在与客户沟通时很多都不懂。 ”于是,陶帅捧起了书籍钻研业务,每天都学习到半夜才肯睡觉。每次与客户谈生意之前她都先把问题分析透彻,想好客户会问到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
“有一次,厂里的设备出了问题没钱请人修理,我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 ”陶帅说,她挽起衣袖蹲在机器旁,边看资料边研究机器故障,顾不上吃饭,从下午4点一直琢磨,直到凌晨2点半,机器终于修好了。如今,陶帅不仅是工人加工技术的老师,还是修理机械设备的师傅。
可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厂里的工人都是农村留守妇女,随着农忙时节的到来,无法进厂干活,严重影响了产品生产进度。“如果到期交不出货,不仅损失订单,也有损工厂的信誉。 ”陶帅心急如焚,自己加班加点赶产品,每天忙到深夜。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两个哥哥、嫂子还有父母齐上阵,总算没耽误交货时间。
后来陶帅跟客户沟通,把农忙时节工人少的问题向他们说明。客户十分理解她的难处,并表示增加农闲时的订单,减少农忙时的订单。就这样,陶帅的电子厂逐渐步入正轨。
带动1000多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
回想起第一次给工人发工资的情形,陶帅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候钱都用来购买设备了,实在是没钱给工人发工资了。 ”陶帅说,眼看发工资的日子就要到了,正在无计可施时,县妇联的妇女创业就业贷款让她看到了希望。很快,5万元贷款下来,解决了工人的工资问题。
“陶帅好样的,从来不拖欠我们的工资,跟着她干心里踏实。”说起陶帅,在厂子里的干活的姐妹们不停地夸。如今,陶帅的工厂生意蒸蒸日上,已有工人60余人。由于厂房有限,陶帅将部分零活外放给周边的留守妇女在家加工,已带动周边1000余名妇女就业。
谈起未来的打算,陶帅信心满满:“我会一直干下去,继续扩大规模,把厂子做大,让更多的姐妹们能在家门口就业。 ”
□本报通讯员 杨敏 永倩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