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0116期 >> 第11版:闲情
腾出手拥抱未来



  总觉得,新生事物是年轻人的专利。一些网络名词或坊间俚语,都是从女儿那里听到或同年轻人的交流中而得来。人一上了岁数,就习惯于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就形成了一定的惯性。
  一天,女儿说要给我换个智能手机,我说用不着,我已经习惯于这种平板手机,接打方便,用着顺手。这件事就放下了。过了一段时间,女儿竟然未经同意,就买了回来。一开始就是说不用,她也没能说服我。等孩子出去办事,我忍不住还是看了看那个新手机。一旁的妻便嘲笑我,看啥,你又不用。看那手机,单从外观,就比我用的好上多倍,薄薄的机身,大大的屏幕,煞是好看,就是不知咋用。一会儿,孩子回来,看我正在把玩,说我难抵诱惑,便从装卡、开机、使用手把手教,并说“我相信您老的智商”。我也开始从不愿接受,到爱不释手。
  新手机的确比那平板的好用,便开通了微信,真名假名都是朋友。有时聊聊,有时点评,那么神通,好不高兴。
  接受新鲜事物,原来这么简单。看似一时的不屑,实际上你是不敢,或是不曾拥有。不屑一顾,说明你真的可能十分羡慕。
  当新生事物到来时,要么接受,要么被时代抛于人后。当一个人习惯于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时,便形成了惯性,思考、生活、工作方式必然形成模式,落于窠臼。凭习惯、靠经验,必然导致惰性。
  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在一次颁奖会上说,今后再次从零做起,好好学习,老当益壮,赶上时代。学者秦晖认为,周有光先生真正可贵的地方不在于其著述有多高水平,而在于其在109岁的高龄仍然焕发青春,他比我们很多人都要年轻。
  现在社会非常吊诡的是,一些年轻人的身上有一种木乃伊的味道,我们面对的最可悲的现实是年轻人年龄还是壮龄,思想已经行将就木。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真的不在年龄,百岁老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还比较年轻。
  面对需要勇气,接受需要魄力,改变需要过人胆识。
  总是抱着过去不放,怎能腾出手来,拥抱未来?
□吴小仕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腾出手拥抱未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