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很多老年人来舞场跳舞。王倩倩摄
在市中心新湖风景区南面,有一块绿树环绕的空地,每天都会有一群中老年人前来跳交谊舞。来这里的老年人多的时候能达到200多人,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85岁。老年人跳舞,不仅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身体,还结交了朋友。这里被老年人亲切地称为 “老来乐露天舞场”。舞场从2010年夏天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而能够顺利开展到现在,离不开一些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55岁的司立红是最早加入舞场的志愿者之一。司立红从年轻时就喜欢跳舞,自从退休后,她每天早上都和几个舞友跳舞。“找一个好的活动场所很不容易。 ”司立红说,自己和舞友找了几个月,换了很多地方才发现这么一个好地方。
慢慢地,跳舞的人从最初的五六人发展到几十人。很多新加入的老年人不会跳,司立红和舞友们都会耐心地教他们。 “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会跳的都是老师,都会主动教给新来的。 ”司立红告诉记者。
随着人员的增加,司立红原来的小音响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家住十三局小区的68岁的李文柱老人自告奋勇为大家提供音响。李文柱家住4楼,但是他天天把音响搬上搬下,风雨无阻,按时到达舞场。置办音响、充电,都需要花钱,但是李文柱从来不向老人们收取一分钱。时间长了,老人们心里过意不去,于是自发三元、五元地交给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有老人强硬地把钱塞到李文柱的口袋里,他都坚决地退了回去。
李文柱的做法得到了老伴的大力支持。后来,李文柱患了疾病,身体虚弱,老伴儿就帮他把音响运到舞场,然后再回去接他。直到去年,李文柱老人瘫痪在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老人又接过了提供音响的工作。
老人家住德城区二屯镇,骑电动三轮车到达舞场需要半个小时,但老人每天8点半准时到达,从不迟到。遇到雨雪天气,只要雨雪停了,老人便会赶过来。“雨停了,如果我不来,就会耽误了大家跳舞。 ”老人说。为了使音乐效果更好,老人花了近3000元买了一组大音响,每天光充电就要花2元钱。 “很多老人让我多少收点钱,但是只要收费,性质就变了。 ”老人说,虽然每个月收几块钱不多,但是时间长了,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样就会有一些老年人被拒之门外了。“我和老伴儿都有退休金,吃喝不愁,能为大家做点贡献,感觉很值。 ”老人告诉记者。正因为如此,老人被很多老年人称为“爱心老板”。
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很多在这跳舞的老年人感到敬佩。说起志愿者们的行为,80多岁的张蕙钰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他们是真正的活雷锋,现在这社会,像他们这样拿着自己的退休金为大家服务的真是不多。 ”张蕙钰说,现在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自己一个人在家孤独寂寞,没有玩伴儿,而露天舞场正是为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每天清晨,都会有很多老年人从四面八方到舞场来跳舞,有些甚至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赶过来。老人们翩翩起舞,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感谢露天舞场的志愿者给老年人带来的幸福生活。 ”张蕙钰道出了所有老年人的心声。
□本报记者刘平王倩倩 本报通讯员杨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