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恰逢端午节,父母们早已开始计划着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可不少孩子却习惯了“猫”在家里,继续着“宅童”生活。这些孩子缺乏户外活动,体质变差,甚至性格变得孤僻,令人担忧。
5月28日,记者在实验小学、德开小学、市直机关幼儿园等学校,通过问卷等方式,就“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这一话题进行了调查。
两成被调查儿童每天户外活动不足半小时
调查共回收5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21.4%的被调查儿童每天户外活动不足半小时,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不仅平时户外活动少,甚至周末也没有什么活动时间,因为“要上辅导班”。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每位家长都称自己很想让孩子出去玩,可是“功课紧作业多”担心孩子安全”没“ “玩伴”……最终,孩子“宅”在了家里。
家住金紫荆花园小区的孙女士,其10岁的女儿乐乐(化名)在实验小学读四年级,除了上舞蹈班,乐乐基本都“宅”在家里。谈及女儿出门少的原因,孙女士称主要是没有玩伴,“楼上楼下同龄的孩子很少,有的还不认识,也都上辅导班,时间不好协调,再说让孩子自己出去玩,我们也不放心”。
“宅”在家里,乐乐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视和玩电脑,“以前有时周末能看一下午动画片,要不就是在电脑上玩小游戏,玩得比我都好。”孙女士说,因为上学期女儿的成绩严重下滑,现在对女儿看电视、玩电脑加强了管理,但现在爷爷奶奶看电视时,乐乐还是忍不住跟着看。
像乐乐这样将看电视、玩电脑当成主要休闲方式的儿童不在少数,调查显示,每天花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儿童达47.7%,电视、手机、电脑,成为不少“宅童”精神上的“安抚奶嘴”。
生活习惯不良,“宅童”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基于怕影响孩子学习的考虑,不少小学生的家长会对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加以限制,而长时间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在幼儿园孩子中更普遍,这也引发了不少健康问题。
5月26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鑫知育幼儿园园长王凯刚从德城区妇幼保健院拿到孩子们的体检报告,结果让她担忧:园里130多个孩子,近四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问题。“大部分是屈光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王凯说,幼儿园每年都会给孩子们进行体检,以前也有孩子出现假性近视等视力问题,但大部分集中在大班,这次体检,小班孩子中出现视力问题的也不少。
通过与家长交流,王凯得知,视力出现问题的孩子普遍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较长,不少年轻妈妈坦言,有时会把电子产品当成哄孩子的工具。“有的时候孩子不好管,有的家长就给孩子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孩子马上就安静了。”王凯说,虽然父母初衷可能是想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但是孩子拿到电子产品一般都是玩游戏。“家长、老师们怀疑孩子近视是由电子产品导致的,我们也会要求控制孩子们玩电子产品的时间。”王凯说,这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如果家长回到家也是一直拿着手机玩,孩子肯定会受影响。
户外活动的严重缺失,是儿童运动能力下降、肥胖症、近视比例增长及低龄化趋势的罪魁祸首。调查中,58.6%的家长认为儿童体质呈下降趋势,而对网络及电子产品的过多接触甚至会导致儿童出现焦虑、自闭等不健康心理,也同样令家长们忧心。
“宅”生活不利身心成长,专家建议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去,加上孩子们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探知欲,他们对这入迷也很正常。”市妇联家庭教育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心理咨询师王霞说,孩子们适度接触电子产品并不是坏事,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加强引导,教会孩子合理地掌控、分配时间,不能让其完全沉溺于电子产品。
宅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不与他人说话……王霞认为,如果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性格及身心发育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王霞建议,家长不应该把电子产品当“保姆”,在接触电子产品方面要当好榜样。“首先家长本身就要自律,晚上在孩子睡觉之前尽量多和孩子待在一起。”她说,家长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们减少对电子产品的接触。“亲子加强交流,多让孩子做一些户外游戏。”王霞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因为过度保护而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这样孩子才能主动地觅得玩伴,进而培养起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情商养成。
□本报记者王倩倩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