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零负担、开门办学、“放养”学生是德开小学创新教育模式的大胆尝试,旨在让学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成长。
5月26日,在德开小学,一场精彩的环保时装模特大赛正在上演。孩子们用报纸、购物袋、包装纸等做成一件件创意时装,迈着模特步秀着自己的成果。像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周都会在学校举行。持续、丰富的校园活动,带给学生欢乐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这仅是德开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创建幸福校园的一个缩影。作业零负担、敞开校门让家长提意见、放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系列措施是德开小学创新教育,让学生在校园快乐健康成长而走出的一条“幸福德开”之路。
“零作业”,一步到位的解放和提升
“作业当堂清,书包不回家;我们快乐学,个个顶呱呱……”当很多学生和家长为沉重的课业负担不胜烦恼,社会各界为孩子们沉甸甸的书包大呼减负之时,德开小学的学生却在享受着“零作业”的幸福。
早在2012年,德开小学就率先在全校推行了周三无作业日。今年3月份,又在四至六年级的5个实验班试行了“零作业”制度。
不布置作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一制度推行之初,就引来了不少家长的担忧。如何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学习质量,成为学校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不断摸索、借鉴学习的过程中,德开小学找到了一条让学生书包变轻的途径:改变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授课时间。这样一来,原本留给学生课下完成的作业利用课上时间就可以消化掉。但取消了一些手写练习性的作业,并不意味着学生回到家就无事可做。老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拓展性,将一些不必动笔的自主预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布置成了“作业”。比如科学实践性作业、家务作业、习惯养成性作业等,学生们不但乐于接受,还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
而事实也证明,在前不久的期中考试中,“零作业”实验班学生们的成绩不但未掉队,反而很突出。在六年级数学考试中,一道测量石子体积的数学题把很多同学难住了,但六年级一班的同学因为曾经做过一个测量鸡蛋体积的实验,将知识活学活用,轻松地答对了这道题。
“事实上,零作业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必然产物。”德开小学校长孟杰说,在这背后,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以老师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模式,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纳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思考者和体验者。
开门办学,家长成学校“同盟军”
近几年,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意见不一,家长和学校、学生与老师的矛盾激化事例越来越多,由于家校间沟通不畅,造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孟杰深知,“多一双眼睛观察学校,就会看得更清楚和全面”。
今年2月份,德开在全市率先提出开门办学的理念,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让家长由“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5月23日,记者在德开校园内见到了前来学校参观的四年级五班学生家长孟庆芳,她告诉记者,“从早晨第一节课开始,一直到中午放学,我们可以随时与老师和校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出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
目前,学校已经有超过60名像孟庆芳这样的家长成为 “六四二四”开门办学参观学校的志愿者。所谓“六四二四”,即一至六年年级每周五上午各请一名家长进校参观,通过听4节课、巡视24个安全站点、与24名学生及家长座谈,发现学校问题并将问题反映给学校,再由学校作出解决方案。
事实证明,开门办学不仅让家长成为教育发展的 “同盟军”,更成为学校老师的“好伙伴”。为教师申请讲课扩音器、办公室配置空调……家长提出的一系列为老师着想的举措让校方很受触动。原来由于抽水泵的问题,教学楼三、四楼的厕所无法使用,导致学生如厕紧张。在家长提出意见后,学校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改善了这一状况。为了解决校门口车辆繁杂问题,学校还成立了“家长义工队”,每天都有家长志愿者在校门口执勤,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与传统一学期一次的 “家长会”相比,主动打开校门更利于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交流。“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才能不断发展,学生才能有一个更加舒心的学习环境。 ”孟杰强调说。
“放养”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本次竖立硬币吉尼斯冠军是二年级五班的李金泽。 ”5月12日,第一届德开校园吉尼斯大赛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共有转呼啦圈、踢毽子、玩魔方、背诵圆周率等14个项目,吸引了60名同学参赛。不少平日表现并不很突出的学生在比赛中崭露头角——圆周率背诵到66位,28秒将魔方复原,呼啦圈不间断转了201圈……一个个校园记录的创造让很多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找到了自信。
“这项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孟杰说,“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要高分数,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特长、创新精神的培养。”
2008年,德开小学特别设立了感恩节、体育节、教学节、读书节、英语节、狂欢节等“八大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有鲜明德开特色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为5月的校园增添不少活力。洗衣服比赛、烹饪比赛、环保时装比赛,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能,他们在充分感受科技带来的无限乐趣的同时,也激发出了无限创造力。而纸艺、二胡、航模、声乐、书法、童话写作等34个社团的设置,则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六年级五班的刘泽林自加入航模社团后,对航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不断学习制作航模的过程中,他一改以往大大咧咧的性格,学会了认真谨慎。经过一次次尝试练习,刘泽林的航模制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并一举夺得了2013年全市航模比赛一等奖。六年级一班的刘浩森,在第九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中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像这样的成绩,在德开比比皆是。
“社团就是课堂的延伸,它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素养,挖掘他们的潜能。 ”孟杰说。
德开小学就是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又不忽视对学生个性特长、创新意识的培养,把握好 “收”与“放”的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 曹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尹保山 邢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