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蓝领凭借过硬的技术,拿到了超过白领的薪水,而且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不少企业主表示——
蓝领,在人们眼中一直是高强度体力劳动的象征,然而眼下,不少一线技术工人,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拿到不菲的薪水,摆脱了 “廉价劳动力”的标签,成为令人羡慕的 “高薪蓝领”。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许多企业的高级技工岗位工资普遍涨到了5000元以上,即便如此,很多企业仍反映 “高精尖”技术工人不好招。什么原因成就了蓝领们的高薪?企业应该如何适应这一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走俏的蓝领
今年26岁的夏桂香在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数控加工岗位任职,每天的工作是在电脑上编制几个特定程序,然后机床便会按照指令进行操作,她目前的月薪是5000多元。
“我有些当了白领的同学都没有我这个蓝领挣钱多。”夏桂香语气里稍带自豪,但从最初的普通操作工到如今的数控车工,这一步跨越她用了5年半。
“现在,熟练掌握一定技术的蓝领的工资在不断上涨。”德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仅仅是数控车工,近年来,电焊工、喷漆工、钳工等技术工种的工资都是一路看涨。
据我市一家太阳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在他们公司一些关键工序上的电焊工、气焊工、氩弧焊工等工种,月薪比中层还要高出一两千元。
即便是开出高薪,很多企业依旧面临高级技工招聘难的问题。
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河北奥冠电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任光增,已经前来招工一个月有余,但仍未招聘到企业需要的铸板工, “这个工种对技术要求较高,很难招到”。
为了招聘铸板工,该公司还在网络上发布招聘信息,以报销车费、包食宿等优惠条件吸引外地技工过来应聘。任光增对记者说,目前公司里现有的5个熟练铸板工都是从南方一些企业高薪挖过来的。公司为了留住这些技工,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月薪7000元以上,包食宿,公寓里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近些年来,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等人们对于蓝领的传统认识在发生着改变, “一技在手、走遍天下”的蓝领渐渐走俏,薪酬一路上涨。
高薪背后的 “技工荒”
对企业而言,为高技能人才开出的高薪意味着高回报。
据市人社局统计,近年来,广大高技能人才利用自身优势,改进传统工艺,推进技术创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小革新、小改进、小发明,提出合理化建议7.5万条,创造新技术、新工艺125项,为企业节约成本35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约5亿元,使得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因此一些企业即便付出高薪也要挖掘高技术人才,然而目前我市很多企业依旧面临高级技工人才的巨大缺口。
今年一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具有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需求持续大于供给,求人倍率均大于1,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高达2.54、 2.49、 1.92。
“现有求职群体根本无法填补需求缺口。” 德州市职业介绍中心科长朱建华对记者说,而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者占总求职者的比重达29.75%,这部分庞大的求职群体,因为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企业往往花费大量精力培养出一批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些人才却选择了跳槽,这对企业而言得不偿失。”朱建华说,培训难、人员流动性大让一些企业不愿花费时间培养技术人才。另外本地薪资水平无法与南方一些大城市相比,很多高技术人才选择去南方城市发展。
新蓝领时代企业何为?
蓝领进入高薪时代,高级蓝领人才满足不了需求,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企业该如何应对?
有专家认为,企业应该转变用工观念,对高级技工要给机会、给平台、给高薪,对于技能型人才,要疏通晋升渠道。景津集团的做法值得借鉴,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景津为了留住蓝领人才,在企业内部岗位都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技能型人才,冠以技师、高级技师等称号。目前,公司先后有700多人次被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或晋升高一级职业资格,建立起了稳固的员工队伍。
此外,我市许多企业尝试在关键职业、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诸如 “首席技师”等制度,有些企业建立了技师工作站,为技能人才传授技艺、科技攻关、技术操作交流搭建平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也有专家认为,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绩效工资加技能津贴的收入分配制度,或运用股权分配办法,进行长效激励,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除了防止人才流失,加强人才培养也同样刻不容缓,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安俊涛认为,我市企业可以依托市内15所职业院校和61家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养、培训,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设备、师资和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的人才资源、教科研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安俊涛说。
□见习记者 尹晓燕 王倩倩 本报通讯员 牟永来 陈登国 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