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技能培训成“鸡肋”?
专家提醒:接受专业培训有利于农民工更好发展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堪称适龄青年中最容易就业的人群。然而,记者对我市一些用人企业及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一纸职业教育毕业证和职业技术资格证并不是求职路上的“通关令牌”。

  

求职者:当几个月学徒,技术就能学到手

  随着蛇年春节的鞭炮声渐渐退去,劳动力市场迎来了求职、用工高潮。3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劳动力市场发现,整个市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22岁的王磊便是求职大军中的一员。
  “我能熟练地操作数控车床,是在一个小机械厂学的。 ”王磊是河北吴桥人,年前,由于对工资待遇不满意,他从上一家公司跳槽了。他曾在机械厂、电子厂等地方工作过,如今,他也算是一名技术工人,靠着自己学到的技术,能够很轻松地在一些机械厂找到工作,“主要想找个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满意的厂子”。
  没有上专业的技校,没有相关的证件,王磊觉得这并不重要,“很多厂子都不会看学历和证件,只要能干活就行。 ”王磊告诉记者,他之前上过中专,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但是工作后根本用不上,因此他就进了工厂学习了数控。
  28岁的马建荣是宁津人,同样,他也认为“上中专没啥用处”。马建荣告诉记者,初中毕业后,他曾经在德州市工农商学校上过学,也考取了电焊的资格证书,但是“工作后才发现有证没证都一样,很多人没去学校学,当几个月学徒就学会了,而且,有证也不能多拿工资”。马建荣说,自己干过好几份工作,都不需要证件,所以后来证书到期了他就没继续考,“自己也成了没有证的人”。
  记者调查发现,存在这种思想的求职者不在少数。他们多是在工厂里学到一些技术,从而成为了有一技之长的工人。他们认为,在厂子里当几个月学徒就能把技术学得差不多,所以不必浪费时间和金钱去上技校。

  

用工企业:只要能干活,有证没证无所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这些求职者想法一致的,还有一些用人企业。他们在招聘中对学历、证件等并没有要求,而比较看重应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女士是艾得工业园内一家机械制造厂的招聘负责人,目前企业需要招聘车工、铣工、磨工等,而对于应聘人员,高女士表示“只要能踏踏实实干活,其他没有要求”。高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也曾经招聘过一些中专毕业的学生,“但是他们不够踏实”。所以,相对于学历和证书,他们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亚太集团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一些中专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但是又觉得自己文凭高,就会对工资或者工作环境有各种不满,因此流动性很大。
  韩先生是裕隆木门有限公司的一名负责人,他们的招聘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技术熟练”。韩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也曾去技校招聘过,但是“那些学生只能当学徒,来了不能一下子上手干活”。所以,韩先生对技校毕业的学生并不感冒。 “一些学生就是眼高手低。 ”韩先生说,公司有很多技校的学生学到技术后就跳槽了。

  

专家:专业学习,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种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一些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所从事的生产比较简单,因此他们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也没有学历和证书的要求。也正是企业的这种态度,让许多求职者放弃了继续学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苏杨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由于相应法律法规刚性不强、执法不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但导致了不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也在客观上直接影响了中职生的就业,在与其他求职群体的竞争中,本应凭借“双证”(毕业证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优势占据就业高点的中职生,并未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优势。
  尽管一些求职人员对于中职教育持有否定态度,但毋庸置疑,学习一门技术,使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成为了很多求职者的共识。一些受访者表示,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够去学校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
  市人社局提供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为初级技能水平,拥有中专及以下文凭者居多。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已成为影响他们“身价”的拦路虎。
  德州汽摩学院招生安置办主任刘殿华认为,接受专业教育的学生更有机会接触比较高层次的就业岗位,“例如汽车修理行业,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只能去一些小的汽车修理厂,而4S店要求就会比较严格,维修人员都是在学校接受过专业培训的。 ”
  另外,刘殿华表示,一些大型企业的就业门槛较高,比如景津集团,他们基本都是在校园招聘,没有证书和学历的求职者根本无门可进,而大企业的福利待遇是小企业无法企及的。
  对此,市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人社局在为务工者提供平台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依托15所职业院校、70家实训基地,加大与市场接轨的就业、创业培训力度。
□本报记者 刘平 见习记者 王倩倩 实习生 高芮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技能培训成“鸡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