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时,刘金生老人就坐在院中晒太阳,他的一旁,女儿正奋力地洗着身边堆满的脏衣物。
魏静兰哽咽着给记者看全家福,身边的小孙子却是满脸好奇。
陵县经济开发区时庄村155户村民中,有十几户家庭因为年老、疾病等原因身处贫困,全靠村集体和乡亲们的帮助维持生活——
11月26日上午,尽管天气有些寒冷,但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给人温暖的感觉。记者来到陵县时庄村,走访村里的贫困家庭。看到破旧不堪的房屋,简陋的陈设,常年患病在床的老人……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
身患重疾,多亏女儿长年照料
3间岌岌可危的土房,破败的院墙已经塌的不成样子,这便是刘金生老人的家。当记者走进这座院落,刘大爷正拄着拐棍在院中踱步,一旁他的女儿刘秀兰在洗衣服,身边堆满了脏兮兮的衣物和带着屎尿的褯子。刘秀兰说这是刚从母亲身上换下来的,母亲大小便不能自理,她每天都要洗上这么一大堆。
刘金生老两口已年过80,都患有脑血栓,老伴已经卧床7年。刘金生老人的病反复了三四次,如今虽能下床走动,但也无法照顾老伴。这让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加艰难。
走进老人的房间,里面空荡荡、冷飕飕的,墙壁黢黑,充斥着煤烟刺鼻的气味,刘金生的老伴半躺在冰凉的土炕上,身下只有一床破褥子,身上盖着黑乎乎的薄棉被。见到有人来,老人拽着钉在墙上的一根绳子挣扎着坐起来,“我在炕上不能动,这几年全靠女儿照顾。 ”老人叹息道,“我们老两口常年不断药,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 ”
女儿刘秀兰的婆家也在本村,每天早上5点多她就赶到父母家中。由于父母家里没有自来水,她每天都要骑车出去拉水,然后给父母做饭,伺候他们穿衣吃饭,紧接着洗衣服收拾家务……女儿每天忙得团团转,自己的孩子都顾不得照顾。
随行的村主任于清顺告诉记者,老两口没有什么收入,唯一的女儿生活也相当困难,每次老人去医院看病都是简单治疗之后立马回家,他们实在承受不起高额的医药费。
对于这样一个穷困的家庭,村里给予了许多帮助。刘金生老人说,村干部经常来看他们,给他们送救助金,过年过节送来米面,“这几天天冷了,又来给我们封窗户,钉门帘。多亏了他们,否则我们这日子根本没法过。 ”
让老人高兴的是,年初村里给他家买了4只羊。每天女儿忙完家务活就出去放羊,他们希望等羊长大能给家里带来些收入……
相依为伴,老两口乐观生活
“快请进,都到屋里坐吧。 ”看到有人来访,刘金忠老人踱着蹒跚的步子热情地迎了上来。
刘金忠老人今年78岁,由于唯一的女儿离得远,他只能和老伴相互照顾。老人的屋子虽然布置简单,但却干净整洁。为了省钱,即使气温很低,老人也舍不得生炉子,做饭都是用捡来的干柴。老人告诉记者,老伴出去放羊了,每天就他一人在家,“闲着没事,只能在家收拾一下屋子,打扫一下院子”。
近些年,由于年事已高,加之身患疾病,老两口没法种地,家里便失去了收入来源。 “这几年多亏了老伴操持这个家。 ”刘金忠老人说,老伴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腿脚不利索,但为了这个家,她还要每天出去放羊,一有时间还出去打零工,赚点钱贴补家用。
“我前几年得了白内障,村里两次出钱送我去医院做手术。如果不是村里及时帮助,我现在早就看不见了。 ”刘金忠谈到村里给予的帮助很是感慨,“家里虽然穷,但是村里没有忘了我们,经常来家看望,给我们送来物品,让我们老两口觉得心里暖暖的。 ”
刘金忠老人说每天晚上他都参加村里的秧歌队,腿脚不好,不能站着,他就坐着椅子给大家敲锣,“虽然日子过得苦些,但是看着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高兴。 ”
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家老小艰难度日
从刘金忠老人家出来,穿过一条街,拐进一条小巷,便来到魏静兰老人的家。老人家的房子,墙面是新刷的,让人感觉不出穷困的迹象,但走进院子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院子那头的几间土房已完全倒塌,只剩下近处的两间房子还算完整。魏静兰老人和儿子一家便挤在这房子里。
魏静兰老人的老伴上个月刚刚因病去世,家里为了给老伴治病现在已经欠债5万多,而她的儿子儿媳身体也不好,平时只能靠打零工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把这些钱还完。 ”眼下自己5岁的孙子很快就到上学的年龄,抚养孩子让这个家庭的负担更加沉重。
此时老人5岁的孙子正躲在奶奶身后,面对眼前的几位陌生人显得很拘谨,孩子衣着寒酸,让人心生怜悯。
“别看这房子现在看着挺新的,你不知道,夏天的时候,我跟老伴住的老房子因为下雨全都塌了,儿子的这几间房子后墙也全部塌了。老伴去世时,邻里街坊帮我们用塑料篷布遮挡了房子,老伴就在这屋里简单的出殡了。”魏静兰老人哽咽地说,后来村干部和街坊们,又出钱出物,一起帮她修缮了房子。
这些天天气转冷,村里又捐资给他们家安装了暖气,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在这个冬天感到无比温暖。
□本报记者 刘平 郭庆萍 本报见习记者 高玉梁 本报通讯员 王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