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别人走,我也走 45.2%的市民闯红灯因随大流

秦超绘制



  今年4月3日晚9时许,司机王亮(化名)驾车由北向南行驶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川大道上,在即将到达广川大道与东方红东路路口时,交通信号灯刚刚变为红灯,王亮猛踩油门,试图加速通过。此时正有一辆车由西向东通过该路口。两车在路口中央相撞,导致车体严重受损,王亮及另外一辆车上的乘客当场昏迷,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经交警部门现场认定,事故原因是王亮未按照交通信号通行。
  这是交警讲述的一起交通事故,而此类事故每天都在发生。据统计,今年1月到10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已有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
  闯红灯属于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为。 12月2日,我们将迎来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其主题便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近日,记者就市民遵守交通信号的情况及市民对交通信号的认知进行了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

  记者观察:不遵守交通信号行为普遍存在

  “5、4、3……”马路上的交通信号灯正由红变绿,路口有几辆车正在直行车道的停车线后排队准备通行。此时,排在队伍最后的一辆出租车迅速压着白色实线拐到了右转弯车道上,在信号灯变换的瞬间越过了停车线,继续直行。这是记者11月28日上午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红东路与晶华大道路口观察到的场景。
  就在这一幕发生的同时,在东方红东路两侧的非机动车大多压着甚至越过停车线等待通行,不少行人更是左顾右盼后通过马路而不顾信号灯的指挥。
  据记者粗略统计,半小时内,这个路口共有2辆机动车闯红灯,3辆机动车越线停车、6辆机动车不按道路标线行驶,10辆以上机动车闯黄灯,而非机动车及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的现象则更加普遍。这天下午记者又来到三八路与湖滨中大道路口进行观察,发现这里的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的现象较少,但非机动车及行人违规现象同样普遍。

  问卷调查:市民对交通信号认知尚存不足

  随后记者就市民遵守交通信号的情况及市民对交通信号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30名市民参与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于交通信号的认知存在不足。
  调查中,针对“你知道的交通信号有哪些”这一问题,96.8%的市民表示知道交通信号灯是交通信号的一种,但仅有不足50%的市民知道“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交警手势”也属交通信号的范畴。而根据交警部门的统计,今年前10个月因不遵守交通标线、标志而引起的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数量,是因闯红灯而引起的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数量的20倍之多。由此可见,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市民对交通信号认知的不足有着很大关系。
  调查中,64.5%的市民承认自己曾有过不遵守交通信号的行为,其中34.8%的市民是在驾车的情况下,65.2%的市民是在骑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步行的情况下。
  另外针对 “你闯红灯的原因”这一问题,45.2%的市民选择了“随大流”,市民韩先生就表示“红灯亮时别人都走,我为什么不走”,另有45.2%的市民选择了 “有急事”,38.7%的市民坦承 “缺乏规则意识”, 19.4%的市民认为 “没危险”。“随大流”成为最主要原因说明了违反交通信号并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这进一步反映了市民对交通信号的认知尚存不足。

  交警部门:执法力度加大,市民更需自觉

  针对目前市民在遵守交通信号方面存在的问题,交警部门也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据交警支队秩序科副科长刘福兴介绍,目前交警警力正在不断下沉,要求机关民警也要承担外勤工作,增加上路交警数量,尤其要保证上下班高峰期时的警力配置。另一方面不断增设护栏,加大物理隔离力度,让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能够分离行驶,以减少车辆不按交通标线行驶的行为。
  然而,仅仅依靠管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刘福兴坦承,从全国范围来看,警力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交警的数量太少,而车辆行人太多,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这种对比更为明显,我们执法时很难全面覆盖”。
  另外,交警在对违规车辆及行人进行管理时也存在一定困难, “尤其是对于非机动车及行人,依据目前法律法规,电动车、自行车及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属轻微违法行为,对其处罚不会太严厉,低廉的违法成本让他们肆无忌惮。 ”
  “而且,利用处罚的方式治理交通违法行为有时候还容易引发矛盾与纠纷,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大家都自觉一些,敬让一些,宁可多等些时间,也不要违反交通信号,这毕竟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安全。 ”刘福兴对记者说道。
  □本报记者 张晓航 见习记者 王金鑫 实习生 段晓琳 本报通讯员 帅智国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别人走,我也走 45.2%的市民闯红灯因随大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