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对接德州市区 发展同城经济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三区”和陵县、平原、武城、宁津四县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建设。随着京沪高铁火车站的开工建设和市委、市政府启动高铁片区、南部生态区和“三河”两岸的开发,以及德州市中心城区加速东进,毗邻德州市区的陵县,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速实施“全面融入德州,发展同城经济”战略。
  六大“提升”成为对接利好

  紧邻德州市区是陵县的最大优势,全面对接德州市区,可以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接德州市区可以提升陵县的区位交通优势,德州是全国176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实施零距离对接,实现与德州市区一体化,一方面可以放大陵县的区位交通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德州在全国区位交通上的知名度提升陵县的知名度;对接德州市区可以促进德州工业基地向陵县转移,加快陵县工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结构调整档次;可以通过交通区位优势,提升陵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开辟市场,促进陵县旅游业的提升、发展;对接可以提升陵县城市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化进程;对接也将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起到带动提升作用。
  意义重大的战略工程

  对接德州市区,对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是全方位、深层次、大幅度的,有利于加快陵县崛起。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陵县已有两次大的跨越,第一次是1980年实行生产责任制,第二次是2003年建设县开发区。对接的实施,必将给陵县带来第三次大的跨越,这一次跨越步子更大、影响更深远。这是因为,第一次跨越是农业发展的跨越,第二次跨越是工业发展的跨越,而对接德州市区带来的跨越将是城市发展的跨越。
  要通过对接,使陵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都上一个大台阶,在对接和融入中发展陵县、壮大陵县,把陵县的战略支撑产业做大做强,以实力、活力、竞争力展示陵县的特殊魅力和价值。
  三大目标勾画对接蓝图

  立足于目前陵县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经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与德州市中心城区“实施五个对接,建设三大基地,构建三大板块”的总体规划。“五个对接”即与德州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对接、城市建设对接、产业发展对接、要素市场对接、资源环保对接;“三大基地”,即建设成为承接德州市中心城区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业基地和观光旅游基地;“三大板块”,即南部万亩生态旅游区、包括老城区在内的行政居住中心区、西部北部新兴产业区,三大板块总面积209平方公里,目前辖111个村,16万人口。未来几年,陵县将投资40亿元,通过实施五个对接、建设三大基地、构建三大板块,实现全面对接、同城发展目标。
  十大工程“点亮”对接

  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的原则,聘请美国泛亚设计公司、同济大学规划院等单位规划了对接德州市区十大重点工程,分别为京沪高铁站区陵县段高科技创业园、东方红路陵县段8公里高科技孵化带、陵边路10公里重大项目建设开发带、德龙烟铁路火车站创业园、德滨高速公路出口创业园、县城南部万亩生态园、5000亩马颊岔河风景区、百万平方米老城核心区改造工程、颜真卿文化广场、东方朔千亩森林公园。目前这十大工程的总体规划已经完成。通过实施十大工程,全面展开对接工作。
两条路迈出对接新步伐
  去年6月份以来,总投资7.7亿元的两条道路将把对接推向一个新阶段:一是东方红路陵县段,道路8公里长、双向8车道,总投资2.7亿元,东起连接德龙烟铁路与德滨高速的陵边路,向西依次穿过陵边路10公里重大项目开发带、东方红路陵县段8公里高科技孵化带、5000亩马颊岔河风景区、京沪高铁站区陵县段高科技创业园,直至京沪高铁站区和德州市中心城区,把三大板块及德州市中心城区有机连接在一起。这条道路今年6月份建成通车,建成后,乘车从陵县县城老城区到市行政中心仅需10分钟,到京沪高铁站仅需5分钟,把陵县县城与德州市中心城区融为一体;二是即将开工建设的陵边路,路长16公里、双向8车道,总投资5亿元,南接德龙烟铁路陵县站,北接德滨高速公路出口,把陵县对接德州市区的德龙烟铁路、353省道、104国道、104国道与353省道连接线、东方红路陵县段、314省道及德滨高速公路七大干道贯通起来,使陵县的老城区、开发区与德州市区紧密联结在一起。通过兴建这两条道路,把对接德州市区的大框架搭建起来,把十大工程与德州市区连结起来,为全面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系中共陵县县委书记)    □李世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对接德州市区 发展同城经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学习与探索】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