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校门口建“接送广场”、15分钟直通两镇、通行效率提升25%——
禹城:完善路网 让出行更舒心

焕然一新的行政街


  

□本报记者李海玲本报通讯员梁民裴长军刘学顺
  11月10日7点30分,禹城市督杨街督杨实验学校东校区门口,新建的接送广场上车流井然,孩子们踏着晨光安全入校。“过去一到上学、放学时候,接送孩子的车辆多,校门口经常堵成‘一锅粥’,现在有了接送广场,方便多了。”学生家长刘女士的这句话,道出了禹城市2025年路网提升这一民生实事带来的实在变化。这条全长1255米的城市干道,不仅设计了崭新美观的学校大门,配套建设了5400平方米的接送广场,更以“建一条路、美一片城”的理念,重塑着城市脉络,成为禹城市政道路“精雕细琢”的典范。
  督杨街的蜕变只是禹城市2025年路网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住建部门聚焦民生需求,先后完成职教街、行政街、督杨街等主次干道的建设改造。其中,职教街西起中医院、东至体育场路,采用“人车分流”的现代化设计,配套设置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不仅促进了就医车辆高效流转,大幅改善就医交通环境,更让北部片区交通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便捷。行政街在学校密集路段将主干道缩减为双向4车道,加宽非机动车道,在疏解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压力的同时,更在细节处彰显着城市管理的温度。
  如果说城市道路是跳动的脉搏,那么连接城乡的公路就是奔涌的血脉。在房寺镇靳庄村,种植户靳林华的4个西红柿大棚今年产量可达12万公斤。“房安路开通后,运输损耗降低了不少,又赶上行情好,今年预计能多收入8万元。”他的话语中满是喜悦。房安路曾是一条“瓶颈路”,今年已升级为7米宽的三级公路,全长9.9公里的道路不仅实现了房寺与安仁两镇15分钟直达,更惠及沿线12个村庄、4.5万群众。
  道路建设的温度,在安全细节中同样得以彰显。今年5月,禹城市高铁路荣获全国首批公路“安全精品工程”称号。这条连接高速与高铁站的重要通道,在完成安防设施提升后,通行效率提升了25%,前排驾乘人员安全带使用率达到100%,成为群众出行的“安心路”。“我们始终坚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原则,让每一条路都成为带动发展的民生路。”禹城市交通工程质量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庞臣臣表示。目前,遍布城乡的路网建设仍在加速推进——11月7日,在梁家镇三支路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进行桥涵回填作业;在莒镇街道,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推进剩余路段建设。这些工程的扎实推进,共同编织着城乡融合的振兴路网。
  时至年末,从督杨街的精细化建设,到房安路的乡村振兴,禹城市用遍布城乡的路网提升实践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畅通了城市脉络,联通了城乡发展,更为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禹城:完善路网 让出行更舒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