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820期 >> 第A4版:文化
难忘一穗清甜
  

□周国利
  在青纱帐里长大的我,各类瓜果蔬菜里,从小就偏爱初秋的嫩玉米,那种清香鲜甜味道,50多年了还那么馋人。
  我从小与庄稼为邻,青纱帐里摸爬滚打,特别喜欢田野里刚刚采摘下来的瓜果蔬菜。在5月份麦子灌浆泛黄时,父母会提前在家里的小菜园点种几排玉米种子,为的是在入秋时就能早点收获和品尝到嫩玉米。农家人俗话:尝口鲜,寿数添。当田野里的玉米、高粱开始拔节时,自家菜园里的玉米就能“先品为快”了。
  嫩玉米的吃法林林总总。孩子们喜欢在地里连秆带玉米穗地折一抱,点起一堆篝火,直接在火上烧烤。看玉米棒的穗皮焦黄,“刺啦”撕开,露出里面一排排晶莹剔透的金色玉米粒,冒着热气,直接啃食,原汁原味,妙不可言。父母亲早晚煮粥时,喜欢随手到菜地挑一两穗稍硬一点的玉米,剥下玉米粒,与小米、新鲜毛豆、红薯、山药一锅炖煮,直到粥变得黏稠、烂糯。米、豆的醇香与嫩玉米的清甜,山药红薯的软糯,形成完美组合。到大田里的玉米也开始成熟时,更可以大快朵颐。新鲜的玉米吃法多样,做菜、炖肉、煲汤、蒸煮都可以用它配搭,玉米粒金黄的色泽、嫩软的口感、扑鼻的清香,让我们百吃不厌。
  由玉米衍生出的其他一些食物,其实也是很美味的。比如玉米成熟时穗上生出的黑色菌种,我们俗称为“黑不老”,意思是看着黑不溜秋,一摸一手黑,吃起来却非常鲜嫩可口。“黑不老”不多见,每当在玉米地里看到它,我们就会采下来,回家简单冲洗一遍,切厚片,与鸡蛋清炒,软糯鲜香,入口即化。
  甚至白白胖胖的玉米芯虫,也是我们喜爱的美食。晚上,在收获的玉米堆上,会覆盖上一块巨大的帆布,防止淋雨、受潮。一大早,帆布揭开,继续晾晒,这时候,帆布里层会爬着大量的玉米芯虫,它们晚上因缺氧都从玉米芯里钻出来,清晨便成为孩子们的俘虏。我们左手端一小盆,右手拿一小扫把,轻松自如把帆布上的白胖玉米芯虫扫入盆内。回家后,什么佐料都不需要,只放在火炉边烤上三两分钟,便成了焦脆鲜香的小零食。
  哪怕如今添了年纪,想起这些事情也忍不住带着笑的——无论身在何方,入秋玉米的嫩香清甜,是我始终馋羡怀恋的好滋味。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一穗清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