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716期 >> 第A4版:文化
小院菜园又丰收
□李莹莹

  伏天一到,“上蒸下煮”的日子拉开了序幕。每至此时,我就格外想念家里的那二分菜园。
  在我老家农村,大都会在院里规整出一块边缘地做菜园,冬收萝卜白菜、夏种黄瓜豆角,一棵丝瓜就可以蜿蜒整个初秋。我们家也是如此。近两年,根据时节不同,种的东西有多有少,种类越发多了起来。这个季节,早晨起来,趁着暑气还没上来,露水还没散去,携着空气里弥漫的湿意,摘两条带着嫩刺的黄瓜,凉拌或者炒菜都可以。
  豆角要挑着摘,嫩一些的焯一下水,加上蒜泥、麻酱,父亲做的凉拌豆角很是美味。泛点白的,摘头去尾,加点酱油、蚝油,炖一炖,盛一碗,都可以当饭。还可以掐点地瓜茎,掰去丝络,清洗干净甩甩水,锅里添上少许油,红辣椒、蒜瓣爆出香味后,加入地瓜茎翻炒,那口鲜如同早晨掐菜时菜尖尖上晃掉的露珠。
  有时,母亲还会挖一大把花生,用电泵抽出微凉的井水,反复冲洗花生身上带出的泥土,直到干干净净。支起地锅,漫着凉意的井水,与花生、盐、八角、花椒一起入锅——这一把水煮花生,只为吃到那口嫩。
  对于夏季,西瓜是必不可少的。我对西瓜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两三岁的时候。那时候,爷爷辟出两畦地,专门用来种碗口大小的黑皮沙瓤西瓜。西瓜成熟的时候,每天早上出门,奶奶都叮嘱爷爷:“别忘了给孙女摘两个西瓜!”西瓜摘回来,祖母将西瓜一分为二,我就坐在老屋的屋檐下,捧着西瓜啃,等着赶集的爷爷回来。整个夏天,我的中餐、晚饭基本上都有西瓜,就着小院的风,大半个夏天的热气好像从这儿远离了。如今二老都已故去,每年夏天的西瓜都成了怀念,那种碗口大小的黑皮沙瓤西瓜再没吃到过。
  除了西瓜,我对于桃子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小时候,老爷爷养了一片桃园,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去桃园集合,每家每户都有几张站在桃树下或爬在桃树上的照片。那时候桃树底下堆的是农家肥,长出的桃子分外甜,硬的、脆生生的甜,软的、香糯糯的甜,一口气吃掉两三个都不成问题。前几天,公公和小姑子一起过来,知道我喜欢吃桃,专门走了一趟果园,油桃、水蜜桃等,足足买了三包。我中午一个、晚上两个,老老实实地解了回馋。
  很多时候,吃的食物是一个念想,人、事、物在食物的色香味里交织,围起一座叫故园的城。这座城里,出走的人时不时地念叨着回去,留守的人却一直在催促自己离开。谁都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好像又都知道为了什么。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院菜园又丰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