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416期 >> 第A4版:文化
炊烟是故乡的诗
□杨丽丽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每当读到陶渊明这句诗,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故乡,飘向那一缕缕从农家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我的记忆深处,炊烟是故乡最生动的诗,是家的温暖符号,是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眷恋。
  故乡的炊烟是清晨早早醒来的一抹幽香,它们像是被唤醒的精灵,随着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那股带着草木清香的炊烟便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轻盈地钻出来,它们仿若一群轻盈而曼妙的舞者,在微微的清风中翩翩起舞。
  儿时的我,总是在这炊烟的呼唤中醒来。揉着惺忪睡眼,便能看到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橘黄的火光映照着她慈爱的面庞,锅里煮着的是生活的温馨与希望。我迫不及待地坐在桌前,等待着那冒着热气的早餐,不管是一碗清香的小米粥,还是一个浓郁的大肉包子,每一口都饱含着家的味道。
  晌午的炊烟,是生活最朴实的袒露。它不再似清晨那般带着梦幻的朦胧,而是直白且浓烈地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真实。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邻里间隔着院墙的招呼声,都融入了这直直上升的炊烟里。母亲会从自家小院里摘下新鲜的蔬菜,在水龙头下冲洗得干干净净,那水珠在菜叶上滚动,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像极了生活里那些微小却珍贵的瞬间。不一会儿,热油入锅的“刺啦”声响起,伴随着葱姜蒜爆香的气味,炊烟裹挟着饭菜的热气升腾,那是农家最真实的烟火,见证着这平凡日子里的幸福,也记录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满足。
  黄昏时分的炊烟,最是令人心动神摇。夕阳的余晖似一层薄纱,温柔地披在大地上,炊烟在这暖橙色的光影里愈发缱绻。它们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此时,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温馨而祥和的氛围中。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在院子里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准备着晚餐,炊烟中,传来饭菜的香味。“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这样的黄昏,若是有远行的人归来,远远望见那熟悉的炊烟,心中的疲惫与漂泊感便会瞬间消散。那炊烟,是故乡给予游子最温暖的拥抱,是家的方向标。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在城市的喧嚣中忙碌奔波。但在每个疲惫的夜晚,在每个孤独的时刻,炊烟总会在我的梦中出现。它是故乡的使者,带来亲人的问候,带来儿时的欢乐,带来那再也回不去却永远无法忘怀的时光。
  炊烟,是故乡写给游子的一首诗,每一缕都饱含深情;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丝都记录着生活的琐碎与美好。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炊烟是故乡的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