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409期 >> 第A4版:文化
一芽香椿一芽金
□燕鸿波

  “三月八,吃椿芽”是流传于北方的一句谚语。谷雨前后,家乡的香椿树上抬头便见芽儿缀满枝头。芽叶红如玛瑙绿如翡,棕红配着青绿,幽幽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这是独属于时节的馈赠。
  “一芽香椿一芽金,头茬的香椿芽最是好吃。”母亲总是念叨着这句话。趁着闲暇,母亲搬来梯子,将一簇簇嫩芽摘下。摘下来的香椿,经母亲的巧手,无论是焯水后凉拌,做春卷,炒鸡蛋,拌豆腐,烙合子,腌香椿,都是香味怡人,爽口又爽心。无论烹制哪一种菜式,工序都不会太过复杂,稍加制作便美味可口。这么多做法中,最喜欢的还是母亲烙的香椿芽鸡蛋饼。
  母亲将那紫红的叶子和翡翠一样的茎切碎分成两份,一份和着金黄的蛋液搅出琥珀色的糊,一份留着备用。锅烧至微微起烟,倒入凉油。母亲筷子不停,搅拌着盆里的椿芽,像是一个优雅的指挥家把它们带入合适的节奏里,起承转合之间,少许盐巴在母亲的指挥下,适时地加入这场演奏。
  母亲并没有停下,鸡蛋饼定好型后小火转中火,锅子似银蛇左右来回摆动,饼子在这场华尔兹里演出的第一幕已渐渐接近尾声。母亲手腕轻抖,一个巧劲,椿饼飞离锅身,空中一个翻身,锅底再次传来椿饼悠悠扬扬的歌唱。刚出锅的香椿芽鸡蛋饼泛着油星,咬开焦脆的外皮,特有的香气混着蛋香在舌尖展开,烫得人直呵气也舍不得松口。
  另一份切好的香椿芽,自然是要凉拌的。白瓷碗里码着切好的老豆腐丁、蒜末、辣椒面,顶上堆着翡翠似的椿芽碎。油烧到八分热,“滋啦”一声泼下去,香气直扑鼻子。虽是简单一凉拌,可到底顶着“开春第一鲜”的美名,一进嘴,便让人欲罢不能,再配上几个暄软的白馒头,一餐下来,足叫人吃得心满意足。
  吃得多了,母亲也会炸些椿鱼儿或是腌些椿菜来换换口味。在北方,关于椿芽,还有着“常食椿巅,百病不沾,万寿无边”的说法。香椿不仅是佳蔬,还是良药,其根、皮、果实都能入药。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它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味道芳香,健脾开胃,食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
  最近几年,网络的兴起让香椿这道美食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如今的它早已搭着冷链物流的快车走出北方地界,走向全国,成为一道火遍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看到香椿如此受欢迎,作为北方人,心中不免生出一丝骄傲。窗外春风轻拂,恍然惊觉这株随母亲嫁来的老树,已把它的春信捎过了她的家乡。
  谷雨将至,老树抽新芽,母亲的白发与紫红的香椿芽在风里轻颤,灶台炊烟袅袅,四十年的光阴都融在这缕熟悉的辛香里。忽然懂得,所谓“百病不沾”的不是椿芽本身,而是代代相传的,这份对时令的敬重与珍重。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芽香椿一芽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