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推进立体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实境式参与
“实景课堂”让知识“活”起来

学生沉浸式体验“实景课堂实景课堂”


  本报讯(记者孟志远通讯员孙姝怡)春日渐暖,在齐河黑陶艺术馆里,来此研学的学生沉浸式过了一把“国风瘾”。拉坯、压光、雕塑……龙山黑陶制作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让孩子们直呼,“学习制作黑陶的过程,就像跨越时空触摸了一段距今4000多年的历史”。
  “把非遗用起来,是最好的传承。”德州市非遗传承人刘浩是齐河黑陶非遗工坊的创始人,目前齐河黑陶非遗工坊展示黑陶手造艺术品有100余件。此外工坊还设有黑陶制作体验室,与多所中小学校合作设计开发了黑陶历史参观浸润课程、史前“黑科技”蛋壳陶制作体验课程、龙山文化研学导师讲座课程等,今年已陆续接待30多个研学团队。
  齐河县打造“齐有优教”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整合齐河黑陶非遗工坊、齐河党员教育体验基地等优质资源,打造12处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思政“实景课堂”,通过推进“三式”(立体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和实境式参与),充分发挥实境的“三真”(故事真、场景真、人物真),从而达到“三深”(印象深、触动深、领悟深)的育人效果,逐步提升各基地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形成精品“研学路线”。
  “面朝黄土背朝天,时刻与群众在一起,这就是当年焦裕禄工作的场景……”近日,在齐河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实景课堂”,思政红色小教练员结合现场影视、照片以及场景还原技术为大家复原了当年的场景,生动地讲解了焦裕禄的故事。同学们在“实景课堂”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思政课的力量。
  同时,齐河县还利用沿黄河文明实践带、黄河文化博物馆群等资源,打造“黄河文化带”,实施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学生们在参观和学习中,不仅了解了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还深刻感受到了黄河精神的伟大力量。
  “环境就是无声的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齐河县通过以文化人、家校共育、志愿服务和“实景课堂”等多种形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未来,齐河县将继续深化立德树人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实景课堂”让知识“活”起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