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312期 >> 第A4版:文化
跟着谚语学植树
□王瑶

  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其实,我国有非常悠久的植树造林传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还逐渐总结出了许多通俗易懂且别具韵味的谚语。
  “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培植一亩经济林,胜种十亩禾粮田……”从这些谚语中,足以见得先辈们对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
  民谚云:“春到人间,栽树当先。”植树造林不但要有热情,还要用科学的方法,要把握好时机。如“春栽树,夏管树,冬季护林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长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林里好卧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柳入地就生根”等等。从地域上来说,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保水是植树成败的关键。“种树诀窍,深埋实捣”“深栽实砸,棒槌发芽”,正符合北方干旱少雨的特点。对于南方地区,“种竹无时,雨后则宜”“七九八九,种花栽柳”。此外,栽树也有讲究,民谚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柳杨槐不进宅”“五树(杨柳槐松柏)进宅,人穷家败”等说法。
  树种下之后,养护也非常重要。“苗不护不青,林不护不盛”“生儿不育难成人,栽树不护难成林”“子不教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松要齐,杉要剃,桐要稀”“造林容易成林难,三分栽来七分管”……这些谚语便是教人们如何管理树木的,同时也道出了养护的重要性。
  而有些树木,需要人们像呵护庄稼一样精心呵护,如苹果、梨、杏、枣、柑橘、茶树等经济林。每到收获季节,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吟诵,“宅旁果树长,胜似小粮仓”“银行当储户,不如种上苹果树”“家有柑橘树,稳作富裕户”“坡地种粮收成孬,快改茶园或果树”“要想代代富,多栽摇钱树”。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科学植树劳动致富的喜悦之情。
  植树造林不仅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劳动人民还从中获得不少益处,因而总结出很多植树造林致富的谚语。如“眼前富裕养鸡兔,长远富裕多栽树”“林带占地一条线,农田收益一大片”“山高林密云遮天,风调雨顺少灾年”“要吃水果把树栽,要夺丰收造林带”“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赚钱”“门前宅旁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而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意义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人要学文化,山要搞绿化”“植树种花,环境美化”“若要地增产,山上撑绿伞”“造林镇风沙,一片好庄稼”“城市广植树花草,空气清新公害少”“水是农业的命脉,林是雨水的源泉”“山上郁郁郁葱葱,山下畜壮粮丰”“筑堤不栽树,风浪挡不住”“树木成林,雨水调匀”“山上毁林开荒,山下农田遭殃”“河边栽杨柳,河堤才长久”“山区要想富,发展林果是出路”“绿树绕宅空气好,等于装了个大空调”等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谚语和其他谚语一样,是我国劳动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这些谚语被世代传扬,并不断创新,不仅成为植树造林的指南,还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跟着谚语学植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