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305期 >> 第A4版:文化
一雷惊蛰始
□甘武进

  雨水过后,气温逐渐回升,春天加紧了前行的步伐,惊蛰就来了。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的开始。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陶渊明平实地写道:“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范成大却写得婉约如画:“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事实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此时冬虽过,倒春寒却常光临,万物复苏变得艰难。“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有时候,风从脸庞拂过,瑟瑟地夹打着衣襟,使人感到寒冷。特别是北方,二月到了也不敢将棉衣撤下,甚至三月了有的地方还会下起桃花雪。雪映桃花,景致壮观,惹得无数文人诗兴大发。
  宋代张元幹写道:“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蛤蟆也出来。”惊蛰的一声惊雷,让蛰伏的虫儿从严寒桎梏中苏醒,争先恐后挤进春天。陆游道:“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抒发在惊蛰时听到滚滚春雷后那种充满希望的兴奋心情。惊蛰的雷声,让春天真正拉开帷幕,它是大自然为人类奏响的一曲春歌,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才彻底退出大地的舞台。
  白云在空中慵懒地漂浮着,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杨柳风里,一池春水扯出了层层褶皱,泛起片片微澜,低吟浅唱渐行渐远。河边的杨柳不甘寂寞,枝条上一粒粒芽苞,悄然萌动。田野里,杏树、桃树枝头的花苞膨胀起来,呼之欲出;小草争着破土,露出嫩绿色的眉眼;返青的麦苗,青翠欲滴,汇成了绿色海洋;鸟儿在枝头跳来蹦去,一唱一和……世间万物焕发勃勃生机。
  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惊蛰,把懒散一冬的农人的心收回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农民纷纷步入田间防旱保墒。唐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江南小麦已拔节,油菜见花,农民适时锄草、追肥与灌溉,好的收成缓缓而来。
  唐代元稹《惊蛰二月节》,惟妙惟肖地展现惊蛰时分的绝美画卷:“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惊蛰到来,春光普照大地,人们在农田里忙碌着春耕春播,美丽动人的画卷带给大家收获的希望,人们仿佛已看到秋天金灿灿的丰收景象。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推窗望去,春光明媚。“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惊蛰,给人们带来了忙碌,带来了希望的再现。让我们和着自然规律的节拍,拾起青春年少的心,播种希望的好日子,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收获幸福与美满。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雷惊蛰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