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1218期 >> 第A4版:文化
古人过冬至的仪式感
□周树龙

  冬至,这个白昼短暂、黑夜漫长的日子,又名冬节、长日至、亚岁等。它不只是日历上的一个节气,更是中国古代民间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南方民众多以祭祖、宴饮来欢庆,北方则盛行吃饺子的习俗,民间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蚯蚓交缠成结状,蜷缩在土里过冬,鹿和麋相似而不同,鹿是山兽属阳,麋喜水泽属阴,冬至这天阴气渐退,麋脱落了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未完全冻结,可以缓缓流动。
  在古代,冬至这天,宫廷会举行盛大活动。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武陵王晔传》有载:“冬节问讯,诸王皆出。”宋代《梦粱录》中写道:“此日宰臣以下,行朝贺礼……太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执祀于圜丘。”明清时期,皇帝会带领群臣到郊外举行仪礼,像是《明典故纪闻》中的“冬至后,殿前将军甲士赐黄羊、野雉、野猪、鹿脯,赐酒曰头脑酒。”《燕京岁时记》中有诗云:“冬至郊天礼数隆,鸾旗象辇出深宫。侍臣宠锡天恩大,鹿脯羊膏岁岁同。”此乃清代冬至盛典活动的生动写照。
  在民间,贺冬、拜冬之俗由来已久。《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代冬至日,漂泊在外的游子都会赶回家里,与家人团聚,享受冬节的温暖。这不仅是传统习俗,更是情感寄托,是对家的思念与回归。这一天,古代学子还会拜谒老师,祭祀先圣孔子,以表敬意与感激之情。人们还会向长辈敬赠鞋袜,寓意“迎福践长”,期望带来好运与祝福。同时,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消寒会”,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宴饮作乐,以此“暖冬”迎接新的一年。此外,冬至还有“画九九消寒图”“围炉取暖”等风俗,洋溢着浓郁的民间风情。
  冬至在古代是农业社会中重要的时刻。古人将丰收的农产品储存起来,包括粮食、蔬菜等,以备过冬之需。在民间也保留着与农业相关的俗谚。比如,“冬至一阳生”这一谚语表示从冬至开始,阳气逐渐生发,预示着新一年农事的开始。在农业社会,冬至往往被视为农事的划分点,它之后的日子是漫长的冬季,因此冬至既标志着丰收季节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
  冬至在古代备受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民谚有云:“重病难过冬至节,过了冬至可过年。”民间甚至流传“冬至是老人关口”之说。因为从冬至这天起开始数九,也称“交九”,季节自此转为隆冬。冬至后一个月便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三九”时期,有“三九三,冻破砖”“三九四九冻死猫狗”的说法。而且,冬至前后常现寒潮,风雪等恶劣气候相伴,容易使人受寒生病。尤其年迈体弱且素有旧疾之人,在冬至前后难以适应气温骤变,往往会引起旧病复发。所以,冬至节前后,老年人以及心肺有病的人需多加留意,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冬至,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节气,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和团圆的美好祈愿。愿每个冬至,都能成为我们心中温暖的记忆。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人过冬至的仪式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