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晏北街道党建引领让“小铺”开进社区——
“修修补补”有了好去处
□文/图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孙姝怡 郭兆文

志愿者裁剪碎布免费为老人做坐垫


李希萍缝纫机前赶订单


杨茂发熨烫布艺品


  裤子尺码不合适,到“社区小铺”改一下;衬衫领子破了,走几步去楼下很快补好了……在日常生活中,“小修小补”提供的服务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一直是群众生活中的刚需。齐河县晏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将小店小铺引入小区,积极发掘社区“手艺人”,梳理社区闲置空间、居民就业需求、潜力合作项目“3张清单”,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我们以服务社区居民、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为导向,利用服务项目实现‘服务+运转’,使社区集体经济由接受外部‘输血’变成独立自主‘造血’。”晏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陈孝英表示。
社区开“小铺” 固定化便民
  “网上买的裤子裤腿长了,今天正好拿来改一下。”11月22日上午9点多,晏北街道迎宾社区济北郡三期3号楼的居民齐俊香来到“益心·衣艺”裁缝铺。简单了解需求后,裁缝铺工作人员孙雪琴熟练地接过衣料,一踩一蹬,伴随着“嗒嗒嗒”的缝纫机声,不到十分钟,裤腿就改好了。
  社区开起裁缝铺,居民“修修补补”有了好去处。“益心·衣艺”裁缝铺,源于迎宾社区济北郡小区党支部书记杨茂发的一个金点子。原来,迎宾社区处于县城东北方向的城乡接合部,人口密集,济北郡小区作为一个商业性居住社区,人口就有近6000人,且周边村庄多、学校多。群众对于“小修小补”之类需求旺盛,却往往苦于找不到修补摊点。因此,杨茂发便有了一个想法——成立一个义务服务群众的裁缝铺,满足居民缝缝补补需求。
  “每周五上午定时给居民提供公益服务,大多是修补孩子衣服、整整裤腿、换换领子之类的小活,简单的几分钟就能忙完,一上午能服务30多名群众。”杨茂发笑着说,杨茂发原是齐河县刺绣厂留守职工,有30年缝纫工作经验,有他指导,这些“小活”干起来是“手拿把掐”。
  看到“益心·衣艺”裁缝铺如此受群众欢迎,在晏北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杨茂发成立了“衣心为民”织造坊,利用自身资源为织造坊捐赠10台电动缝纫机,链接缝纫材料及销售渠道,一方面义务为居民提供衣物缝补等服务,一方面对接市场接收布品制作等订单。
“家门口”就业 挣钱顾家两不误
  上午8点,李希萍准时踏入织造坊,只见她轻车熟路地走到自己的缝纫机前,扯下盖在缝纫机上的防尘布,伴随着机器轻微的嗡嗡声,一天的工作就此拉开序幕。在此之前,她已送完孙子去幼儿园,安排好家中的一切。
  已经年过半百的李希萍,自2021年迁居至此,生活原本围绕着家庭和孙辈的日常打转。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小区党支部领办了“衣心为民”织造坊,时间自定,还能赚点零花钱,这对于渴望在家庭之外找到新寄托的李希萍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于是,从那天起,上午8点到下午4点30分,这里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不仅在这里学习到了更多裁缝技艺、赚到了钱,还能为居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几天她和其他人用一些碎布免费为老人做坐垫。“这里能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计件工资,我最近刚领了上个月的工资,有两千多呢。工作地点就在小区里,又能顾家又能挣钱,多好的事儿。”李希萍坦言。
  “现在织造坊还处于试营业的阶段,工作的居民5至10人不等。除了接一些义务服务群众的单子,我们面向社会接受市场订单,这不最近完成了来自滨州的1200个枕头套订单,刚把货发出去。”杨茂发笑着说。
引导有序发展 服务资源多元化
  
“衣心为民”织造坊的成功,是晏北街道在社区发展“输血”变“造血”方面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在工作推进中,街道坚持引导有序发展,针对“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社区治理金点子”等组织开展可行性论证,充分听取党员、群众、各类从业人员及各单位的意见建议,项目实施“决策民主、信息公开、程序透明”。
  比如,在服务就业创业方面,晏北街道倡导以边学习、边创业、边就业、边培训、边交流的“5边”经营法为主,为本地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学习平台。
  在晏北街道柳杭店村,妇联主席刘相丽正带领着村里的姐妹们赶制一批发往美国的宠物玩具。本来,刘相丽从事玩具加工行业是为了既能顾得上家庭和孩子,又能有一定的收入,后来,她发现村里很多姐妹都有共同的需求,便在自己家中设立了一个加工点,让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灵活就业。在晏北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帮助下,刘相丽创办鑫润玩具有限公司,目前,在华店镇、开泰家园小区、韩庄社区等地设立了多个加工点。
  为了让村里的姐妹们全面掌握从业技能,刘相丽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教授妇女们缝纫、编织等技能,使她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立足实现服务群众资源多元化,晏北街道还以“公益+低偿”的服务方式,有效聚合了辖区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社区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建立了亲密的“红色合伙人”关系。在新服务模式的推动下,各个社区不仅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精准化、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内容,更提升了社区服务品质。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修修补补”有了好去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