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1030期 >> 第A4版:文化
古代寒衣节习俗
□简兮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一纸寒衣,深深怀念。回忆过往岁月,亲人的音容依稀在目。农历十月初一,是我们传统的寒衣节,在我国北方的家庭都有祭祖、送寒衣的习俗,愿逝去的亲人安息,表达了自己的孝道和哀思。
  寒衣节的起源,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祭祖节”。它与“清明节”和“中元节”是一样的,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另一种说法与孟姜女有关。相传,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却得知丈夫已死,她悲痛欲绝,哭倒了长城。她的忠贞感动了众人,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定为寒衣节。
  在古代,人们是怎么过寒衣节的呢?传说有三个习俗:一送寒衣,二祭拜祖先,三烧包袱。“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寒衣节,顾名思义送寒衣: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先人,为逝去的亲人送去寒衣,用彩色纸剪成衣服的形状,或者购买纸制的棉衣、棉被等,在墓前焚烧,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关怀,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有衣物保暖。而祭祀祖先,就在家中摆上供桌,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感恩祖先的福泽。还有烧包袱,就是将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然后焚烧,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过得好。
  在寒衣节,有的地方还流传着吃三样、忌三事的习俗:吃面条、吃饺子、吃糍粑。忌三事:一忌嫁娶,二忌夜里晚归,三忌体弱之人穿着艳丽的衣服祭祖。另外,在寒衣节,有许多注意事项,扫墓要选择上午太阳升起后,过了中午就不适合再去上坟扫墓了。还有,寒衣节这天,也不适合乔迁,古人认为这一天阴气较重,进行乔迁等喜庆活动可能会招致不吉利的影响,当然这是比较迷信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渐渐忘记了寒衣节的某些习俗,但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牵挂没有变,这个含蓄又温情的节日,更符合含蓄又温情的中国人。“天冷了,多穿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人两隔,这份爱意,从不会消减。
  “岁暮不胜寒,添衣寄安暖。”寒衣节,它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亲情的重视和传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关怀,是传承了孝道的体现,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眼前人。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代寒衣节习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