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李兆友精心侍奉八位老人六十余载——
“你们养我小,我养你们老”
□文/图本报记者李榕 本报通讯员齐祥红

李兆友擦拭全家福照片


李兆友(右二)和妻子儿子一起陪邢桂兰(左二)聊天喝茶


  咕嘟咕嘟——燃气灶上的粥热气腾腾。尝好咸淡,李兆友关了火,盛出一碗晾好,这才回到里屋将102岁高龄的邢桂兰从床上扶起来,“娘,饭好了,咱们这就吃饭啊。”
  今年77岁的李兆友是齐河县仁里集镇东张村人,他口中的“娘”并非他的亲生母亲,而是他的姨母。60多年来,除了照顾亲生父母外,李兆友还坚持照顾岳父岳母、姨母姨父、大哥大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4个家庭的责任和担当,用孝心演绎大爱,曾先后获评齐河县“身边榜样”、“德州好人之星”荣誉称号。面对大家的夸奖时,他却总是淡淡一笑:“做人要对得起良心。只有问心无愧,才能无怨无悔。”
  “不是亲儿胜似亲儿”
  亲力亲为,他甘之如饴
  10月11日,走进李兆友位于村东头的小院,不大的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蔬菜,一片勃勃生机。邢桂兰靠在为她定做的靠椅上,双腿交叠,向记者高扬起手。“这是向你们打招呼。”李兆友说。
  邢桂兰的精神状态很好,干干净净的,走近前也闻不到一点异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已经102岁的高龄。
  李兆友为何要赡养姨母?这要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1947年12月,李兆友出生在东张村一个贫困家庭。他是家中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因父母无力抚养,年仅2岁的他被送到姨母邢桂兰家,由其抚养。虽然姨母当时已有一个女儿,但对李兆友却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在姨母家,李兆友度过了一段清贫却快乐的时光。但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姨母家发生变故,父母将李兆友接回家中。感念姨母的养育之恩,他执意将姨母一家一起接回东张村生活。
  姨母一家没住所,咋办?自己盖!
  为了省钱,李兆友就自己取土、拉土。“那时,恨不能睁开眼就推着小车出去,平均每天要拉80车土,一天下来浑身酸疼,整整干了一个多月。”回想起盖房子的场景,李兆友仍记忆犹新。
  李兆友给姨母一家盖房子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大家被他的孝心感动,都感慨“不是亲儿胜似亲儿”,纷纷自发前来帮忙,很快5间平房就建起来了,姨母一家终于有了安身之处。
  1971年,李兆友和妻子张桂香结婚。对于照顾姨母一家这件事,妻子十分支持。“照顾老人是个仔细活,一点儿都不能马虎。”李兆友向记者感慨道,随着姨母和姨父年纪越来越大,饮食起居需要格外留心。做饭时,首先要考虑老人是否咬得动、吃的东西是否有营养、是否易于消化;换季时,格外留意老人衣物增减……
  一次,姨母生病住院,李兆友忙前忙后,交预付金、办入院手续、做各项检查。住院期间,担心姨母在夜里发生什么状况,就索性守在姨母床边,几乎三天三夜没合眼。各种琐事更是亲力亲为,喂药、喂饭,时不时还要按摩、处理大小便。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得直夸:“您老人家的儿子可真孝顺啊!”
  姨母时常对李兆友说:“友儿,我们拖累你了……”李兆友则笑着回应道:“娘,你们养我小,我养你们老。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你们的。”
  “一家人就要互相扶持”
  61年如一日,侍奉8位老人
  春去春回,李兆友像照料姨母和姨父一样,伺候着父母、岳父母和大哥大嫂。
  “大哥年长我19岁,身体一直不好,58岁才结婚,是我和老伴掏钱给他娶亲,婚后他并无子女,二哥又长年在外地工作,照顾他们的担子自然就落在我肩上。”李兆友说,每天早晨他都是5点左右起床,然后帮各家挑水,农忙时更是“交叉作业”,整天脚不沾地,几乎没在晚上11点前睡过觉,“家里老人多了挺热闹,但照顾起来也费心,不是这家有事就是那家有活,邻居们都开玩笑说我是开了家敬老院。”
  村里人看到李兆友的辛苦,也曾经劝他,自己的父母、岳父母,养就养了,姨母姨父、大哥大嫂,没义务养。但李兆友总说:“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李兆友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一“常言”。2016年,在大哥去世后不久,大嫂因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李兆友夫妇照顾大嫂却变得更加细心:喂水喂饭、洗澡按摩、端屎端尿、换洗衣物、消毒被褥……
  为防止大嫂长褥疮,夫妻俩每3小时为其翻一次身,定时洗澡、擦洗身体;冬天的时候,特意为大嫂准备了8条棉裤,来回替换清洗,没让大嫂生过一回褥疮;饮食上也会注意照顾大嫂,比如,做鱼的时候,会用筷子逐一挑出鱼刺。诸如此类的暖心细节还有很多,李兆友夫妇坚持了3年多,直到2019年大嫂安详去世。
  迄今为止,李兆友已经照顾了父母、姨母姨父、岳父岳母、大哥大嫂共8位老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7位老人离世时都是高寿。如今,只有姨母还健在。每天无论多忙,李兆友依然会陪姨母遛弯、聊天。“伺候老人是福,我也有孩子,我咋做他们都在看着、学着哩。”李兆友说。
“接过接力棒,尽心尽力做”
  家风传承,续写大爱故事
  “说起兆友哥,村里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几十年,他几乎没出过远门,除了日常下地干农活,就是在照顾这些老人。”今年75岁的田秀英和李兆友是老邻居,提起李兆友的“孝心事”,田秀英既佩服又心疼。有两件小事让她印象深刻:一件是有一年冬天晚上下雪,姨母想吃挂面,李兆友接连敲了好几家邻居的门去借挂面。另一件是经常看他给这家送完饭,再去给那家送饭,自己却揣个馒头和大葱下地干活。“这些老人能遇到他,是前世修来的福。”田秀英说。
  “李兆友是真不容易,也是真了不起。”邻居郭俊英动容地说,别看他一个大男人,照顾老人细心得很,他姨父半身不遂,经常见他在院里给姨父洗头。“不仅对自己家人好,对我们这些邻居也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从不推辞。”郭俊英说。
  李兆友的孝行被乡邻传为佳话,也深深影响着儿孙。“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孝顺,如果连自己的老人都不孝顺,那就枉为人了。是人都会老,孝顺老人,也是为自己的将来积福。”李兆友的二儿子李明忠说,受父母的影响,他和妻子,以及大哥大嫂,在工作之余,也会利用周末、节假日回家探望,尽自己所能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和重担。
  多年的操劳让李兆友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今年年初,李兆友被确诊为癌症,儿女们没有将真实病情告诉他,在善意的谎言下对他进行药物治疗。但李兆友似乎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并时常嘱咐儿女:一定要善待姨母。
  如今,这个特殊的家庭,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父亲最牵挂的依然是姨奶奶的晚年生活。我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尽心做、尽力做,让这份坚守了61年的诺言继续传承,让爱一直延续。”李明忠说。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们养我小,我养你们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