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榜成为检验干部实干的 “标尺”
本报讯 (记者 王斐 通讯员 李守峰 张静)至今,龙门街道办事处刘庄村71岁的郑清忠老汉,仍忘不了一段“恩情”。21年前,他的孙女还没出生,儿子便因病去世,孩子出生后儿媳改嫁,这些年,老两口吃苦受累拉扯孙女长大。
该办事处党委书记徐桂元了解情况后,主动带领家人与其结成帮扶对子,每年都多次到郑清忠家走访慰问。在得知老人的孙女郑小妹考上大学无力承担高额学费的情况后,他又为其解决了7000多元的学费,并为郑清忠找了一份马路保洁的工作,使其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排忧解困,这是干部的基本功,也是考验干部能力,更是检验干部实干成效的一面镜子。”徐桂元说。今年,该办事处开展了“效果是检验实干的重要标准”主题实践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用群众幸福指数检验干部实干水平。
日前,龙门中心敬老院楼房二层建设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负责该项目的城建办主任李超脚部发炎动手术切掉了半个脚趾头,一走路就钻心的疼,别人都劝他回家养两天,可他却说:“中心敬老院建设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我这点小伤请假休息让人家笑话,挺两天就好了。”就这样他强忍伤痛,与往常一样一瘸一柺、一刻不停的在工地上查质量、促进度,直到现在一天也没歇。
今年,龙门办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明确了各在建重点项目牵头负责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广大干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走出办公室,主动沉下去,跑现场、抓进度,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调度、在一线解决。“电话打少了、材料少报了、会议少开了、现场跑多了、效率提高了。”办事处招商办主任姜成勇如是形容今年的工作状态,“这段时间,项目工地就是我们的‘第一办公室’,大家都吃住在一线,从‘机关干部’变成了‘产业工人’”。
“对百姓的感情深不深,是衡量干部的标尺。机关干部只有离开‘座位’才能有作为,只有‘身入’基层才能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街道办事处主任仇洪雷说。
李渤龙是办事处一个有机蔬菜种植大户,去年,他种的50亩白菜销路无门,眼看就要烂在地里,30多万斤白菜的销售问题犹如一座“大山”压在李渤龙的心口。
办事处机关干部得知后,千方百计联系买方,最终与德百超市、武城好运来超市和平原家庭号超市达成协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三家超市就帮李渤龙销出了15万斤白菜。白菜销出去,李渤龙舒心地笑了。
群众关注的小事,就是基层干部心中的大事。每月,办事处机关干部都坚持到基层走访调研,“民情日记”写满了几十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他们都一件件地督办。为解决困难群众养老问题,去年以来,办事处还压缩财政开支,筹资1000万元,实施了集五保供养、社会养老、就医于一体的中心敬老院项目。
如何帮扶困难群众,徐桂元认为,不能搞“硬性摊派”、“一刀切”,关键是要搭建平台、创新形式,在提高干部帮扶自觉性上下功夫,在探索帮扶长效机制上想办法。为此,办事处为4876户家庭都发放了便民服务卡,不论大事小情,只要群众有疑难问题,社区干部和包村干部都会第一时间为群众解疑释惑。
张家仓村的张泽德、吴松林、吴甲坤等6位孤寡老人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他们一直居住在村委会的老办公室内。军仓鑫河社区管理中心主任刘伟了解情况后对老人们的安全问题十分担心,通过多方协调,在已停工一处化工厂找到6间砖房用于安置这些老人,现在这6间砖房已粉刷一新,只等老人们入住。
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而加强社区管理,社区党支部是“先锋队”。近年来,龙门办狠抓基层党建工作,抓班子带队伍,实现“有能人管事”;抓培训提素质,实现“有能力办事”;抓制度促规范,实现“有规章理事”;抓公开重监督,实现“阳光运行”;抓梯队建设,实现基层干部百舸争流。
办事处还在机关推行“五委七办”协作运行、每天十分钟早会等六项制度,在三支队伍层面,大力推行“认证承诺制”,开展了“强化执行力活动月”、“建功立业百日会战”等活动,提高了干部战斗力;民主推选出后备干部55名,新成立“两新”组织党支部13个,充实和保障了有一支团结干事的队伍。
成绩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最好证明。今年1—5月份,办事处机关干部共走访群众1500余户,救助困难家庭200余户,办理民生难题100余件。截止目前,办事处实现财税收入2547万元,同比增长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