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编者按:新闻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真切地感知群众的忧乐冷暖,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基层”栏目,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农村和发展一线,以现场体验调研等形式,形象鲜活地报道基层和群众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为推进美丽幸福平原贡献力量。敬请读者关注。
大棚里的农技“现场课”
  王杲铺镇是我县传统蔬菜种植专业乡镇,有“京津蔬菜园”之称,年交易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2亿元,蔬菜已经成为该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菜农的科技需求逐渐提升,针对这一情况,该镇定期组织农技专家举行农技座谈,并深入农户家中现场指导。今年以来,该镇共举办科技培训班10余期,入户指导100余场次,培训菜农4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菜农种植技术。
  近日,记者到王杲铺镇进行采访,与镇农技人员一起深入到大棚中,亲身经历了一次大棚科技讲座……
  隆冬季节,空旷的田野上,北风呼啸,寒气入骨。在王杲铺镇洼董社区一望无垠的田野上,白皑皑的钢骨架塑料大棚蔚然壮观,翠绿的黄瓜秧隐约可见,透露着无限生机,煞是喜人……
  26日上午,记者和平原县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刘希军,到菜农的大棚里进行技术指导。据老刘介绍,合作社共有有5名技术员,全部分片包区,每周至少到菜农大棚里“走访”一次,而这一天也早已是菜农们最盼望的“好日子”。
  有着4518人的洼董社区,辖区有洼董、洼刘、小王、大胥等6个自然村,7228亩耕地,1186户。自2009年开始,该社区立足实际,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统一规划4处蔬菜产业园区,现有冬暖式蔬菜大棚1700多个,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1.9万余元。
  来到大棚小区,记者紧跟老刘低头轻脚,钻
  进董光彬的菜棚里,一股热浪迎来扑来,顿时浑
  身上下暖和了许多。来之前,老刘就告诉记者,
  去年8月下的暴雨,造成大棚墙体塌陷,一下子
  损失一万五千多元,这个棚是董光彬投资七万
  块新建起来的。
  来到了董光彬的大棚里,只觉眼前一亮,只
  见黄瓜秧节间粗壮,10多公分一节,叶片厚而
  柔软,叶子翠绿油亮,大小瓜错落有致。看着棚
  里肥嫩、水灵的反季节蔬菜瓜果,着实惹人喜
  爱。想起老刘的介绍,记者感受了眼前一切的来
  之不易。
  看到大家伙,正在棚里忙碌的董光彬立马
  迎了上来,寒暄过后。董光彬切入正题:“刘技术
  员,您快给看看吧,我和邻棚的董洪礼,种同一种苗,同一天种的,管理也都差不多。但他的秧子明显比我的好好,结瓜也多,上市以来已经比俺多挣一万多快了”。
  “你施的饼肥多了,土壤中氮含量高了。你看,秧子旺长,节间长,叶片薄,结瓜少,这是土壤含氮量过高造成的。”经过一番认真地“诊断”,老刘对董洪礼说。“你这是施肥不当造成的,建议你先搞个测土配方。”
  突然,人群后面一阵“喧哗”。原来,闻讯赶来的蔬菜种植大户崔洪波,穿过人群挤了进来,“俺是特意来感谢刘技术员的,去年实行测土配方,俺三个大棚收入20多万元。正如你说的,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还改善了农产品质量,真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紧紧抓住老刘的手不放。
  闻讯,附近的菜农们也围了上来,纷纷要求老刘为传授有关测土配方的知识。
  “测土配方是通过检测土壤中氮、磷、钾,以及有机质、PH值等方面的含量,然后缺啥补啥,实现产量、质量、效益‘三高’……”此时,温暖的大棚成了老刘的课堂,一项项最新的农业科技技术,通过老刘“传输”到在场菜农们心里。
  一下午时间,原计划多走几个棚的老刘,经不住菜农们的盛情,在董光彬的大棚里,不厌其烦的向菜农们讲解各种种植难题……
  大棚内时时传出菜农们爽朗的笑声,笑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记者 张崇熙 通讯员 董克礼
快 评
  探寻更多的载体,实现农技推广“多条腿”走路,是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依托网络平台,传授、传播科技知识。可以挖掘农村“大喇叭”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传播科技知识。还可以利用课堂培训、流动授课、电话咨询等形式,有针对性的提高培训效果,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让更多农民依靠蔬菜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棚里的农技“现场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