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星部长前往区级专班调研督导
▲区行政审批局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长廊
▲德达合园小区居民议事会
□通讯员陈雁飞王立月报道
本报讯 我区探索建立“问题—需求—意见—服务”红、橙、黄、绿“四色清单”,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以听民声、察民需、解民困、纾民怨的“工作闭环”,推动“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走深走实,合力交出群众满意的“幸福答卷”。
建立“红色”问题清单将问题“摆上台面”
深化“溯源治理”,充分发挥群众“发言权”。 26个设置群众工作股的部门单位设立“问题”专员,班子成员轮流带班、亮牌值守,受理群众诉求,建立“红色问题清单”,区分亮起“即办型”“协调型”两类“红灯”,落实首问负责制,确保问题精准收集、精确问诊、高效整改。
今年以来,各相关单位共接访2274次,其中纳入“红色”清单并办理12345热线类1227件次,求助类569次,信息咨询类458次,工作建议类20次,有效补齐工作短板。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代位注销”新模式,巧解企业“退出难”,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检查气瓶充装站1家,餐饮经营场所36家,出动执法人员108人次,检查液化石油气钢瓶268只,有效排查安全隐患问题,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建立“橙色”需求清单让需求“浮出水面”
坚持问需于民,围绕群众需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临齐街道、安德街道创新建立“遇四说事”等协调解决机制,打造“红色议事厅”,结合走访活动收集业务办理、政策咨询、司法调解等多领域、多层次需求60余项,搭建起“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连心桥”。 3月份,安德街道紫云社区在全市率先打造城市社区“暖心空间”,实现户外新就业群体“饿了能就餐、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歇脚、困难能协调”。
临齐街道西关社区投入五十余万元高标准建立德州市党史教育基地,满足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学堂”诉求。大范围强降雨期间,我区13个乡镇(街道)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助村民防汛抢险,保护积水农田安全,相关做法被山东新闻联播宣传报道,成为“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良好缩影。
建立“黄色”意见清单把意见“落到实处”
畅通群众意见反馈和民主议事渠道,设立各部门“黄色意见清单”,多措并举将“意见”清单转化为群众“幸福”清单。成立区乡两级工作专班,集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社情民意大调查”活动,充分利用陵城融媒、微信公众号、电话、调查问卷等方式联系群众44.5万余人次,8000余名群众针对“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和社会帮扶”6个方面提出意见诉求,分类分级纳入有关部门“黄色”意见清单并同步整改、动态清零。“黄色”清单推行以来,二季度“12345”农民工工资支付投诉受理307件,较一季度500件受理数量下降38.60%,临齐街道西街社区“四个一”工作法入选全国法治创新案例。在全市8月份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陵城区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全市提高6个位次,在全省提高63个位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兑现承诺、检验作风。
建立“绿色”服务清单用服务“树立形象”
树牢服务理念,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开展“一个座右铭,一面党旗红”岗位建功行动,2268名党员建立承诺亮诺践诺服务事项2736个,19个集体获评党员先锋岗,20名党员干部获评服务群众标兵,持续增强服务主动性与积极性。
优化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群众“不断码、不走样、不打烊”,结合城市社区“双报到”、两新组织“三个一”结对共建等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阵地,引导“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成为县域治理“家园合伙人”并现场签订“共建合约”,86个机关单位制定服务项目137个,开展“爱心集市”“邻里节”等报到服务活动3000余次,区委统战部等10个部门获评全区城市社区“报到先锋”,形成“资源共享搭平台、横向联系优环境、服务举措共见效”的良好局面,在“零距离”服务中展现“五型”风采,彰显为民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