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赵文英
作者:原籍陵城区宋家镇赵庄
  □石贤圣/文
  近年来,由于工作原因,我曾在全区曲艺小品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抗击疫情文艺节目展演等多项文化活动中,见到过赵文英。因各忙各的事,所以每次见面都是简单地寒暄几句,没有过多的交流。她个子不高、穿戴朴实,每次活动都是带着自己的团队——文英俱乐部的成员,同来同往,服装、交通等费用,一概由她自己承担。虽然没获过高奖,但她们仍乐此不疲,次次参与,《七送红军》《双喜临门》《众志成城抗疫情》等等,都是些弘扬正气、倡树新风等内容的文艺节目,且歌舞、小品、表演唱等形式多种多样。
  赵文英的事迹不断见诸报刊、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种媒体。看得多了,得知她不仅酷爱文化活动,自费建了文英俱乐部,带动本村及周围村庄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而且还是个远近闻名的“慈善家”,“发疯”似的参与各种公益事业。于是,我便产生了一睹文英俱乐部“芳容”、深入了解赵文英事迹的想法。
  2020年10月20日上午,我和陵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石坚、科员李冲及陵城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张修凯、糜镇党委委员王海萍,来到位于区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的糜镇基山村。
  文英俱乐部位于大街东首,坐东朝西。据赵文英及俱乐部音响师、基山村70多岁的村民王成文介绍,这是为满足乡亲们的文化活动需求,赵文英于2013年自筹资金30余万元,用棉花加工车间改造而成的。
  俱乐部外,是赵文英出资安装的多组健身器材。进入俱乐部内一观究竟,虽然比不上城区的文化艺术中心那样豪华壮观,但作为村级个人投资兴建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应是非常少见的了——木地板舞台,喜庆的幕布,近300个不锈钢座椅……这里每星期六下午集中开展活动,届时,就像赶大集一样,本村、周边村庄以及神头镇、临邑县、乐陵市杨安镇等地的文艺团队成员汇聚于此,自娱自乐。有的心气高的文艺骨干,光怕来晚了排不上号,中午12点多就赶到这里“占地方”。赵文英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编号,依次演出。有时想登台表演的人员太多,她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团队的节目“拿下”。除了为来者免费供应茶水外,赵文英还根据时令为演出者发放扇子、毛巾、水杯之类的物品。场地适宜,服务热情,因此,这里的人气一直挺旺。
  这天不是活动日,最引人注目的当是挂满墙壁的100余面锦旗和牌匾,诉说着各级领导及人民群众对赵文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文英俱乐部的前身是基山秧歌队。当时,基山村有1000多口人,平时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而老人们除了农忙时间,平时就一起打麻将、看孩子打发闲暇时光。赵文英想,能否像城里退休人员一样,把大伙组织起来搞个文艺队,一起扭扭秧歌唱唱歌,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精神生活。她是个敢想敢做的人,立即找到村里几个有文艺功底的人,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几个人拍手叫好,都说早就想“玩”了。 2009年5月,赵文英带着几人到了石家庄,由她出资购买了锣鼓等乐器及秧歌服装,成立了基山秧歌队。
  从石家庄回来的当天晚上,赵文英和几个村民就按捺不住兴奋,换上衣服,在她家门口的空地上敲锣打鼓,扭起了欢乐的大秧歌。村里的寂静被这欢快的锣鼓声打破,除了春节,平时难得听到锣鼓声。村民们纷纷涌向赵文英家门口看热闹。
  赵文英几个人的兴奋劲儿迅速感染了围观的村民,一些曾经扭过秧歌的老人也不再顾及“面子”,加入其中。从那以后,每晚赵文英和秧歌队的队员都在她家门口活动,而且参加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甚至周围村庄的人也加入进来。而演出队所有的费用都由赵文英承担。
  随着演出队伍的不断扩大和秧歌队在周围村庄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赵文英要把演出规范化,还要在家门口设一个大舞台,让那些爱好表演的人都可以上台一展风采。她首先把秧歌队拉出去表演,选定了几个村,从周一到周五排好班,一天一个村去表演。到了周六下午,赵文英就把音响设备搬到大门口,挂上“文英大舞台”的条幅,让想上台表演的村民都能在乡亲们面前展现自己。虽然没有报酬,但大家每次表演起来都非常投入。“挽起裤腿下地是农民,洗净泥巴上台是演员。这就是咱农村人的幸福!”赵文英自豪地说。
  再后来,赵文英建起了文英俱乐部。她不仅自己带起了一支队伍、活跃了一方舞台,还热心帮助周边村庄甚至其他乡镇的文艺团队。提起这一话题,王成文扳着手指头一一道来:“为滋镇张耀龙村捐款2万余元,购置音响、服装;为宋家镇宋家街捐赠服装、水杯等;为李家寺捐款2万余元,购置锣鼓家什;为梅家先后捐资1万余元,3次购置音响;为吉祥社区、张习桥、徐阁等捐赠锣鼓、服装、扇子、暖壶、座椅……”
  来到紧邻文英俱乐部、位于街道南侧的赵文英家,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好几位穿戴整洁的大妈进进出出,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邻居串门?走亲戚的?一问才知道,这是和赵文英朝夕相处的4位“闺蜜”——老伴外出务工或去世、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大妈”,分别是77岁的李东荣、74岁的刘俊萍、69岁的董秀珍和68岁的田兆兰,加上赵文英共计5人。同行的糜镇党委委员王海萍形象地称其为“五朵金花”——她们同吃同住同活动,一切费用均由赵文英承担。
  在宽敞的客厅坐定,问及这些年来参与公益事业的捐资数额,赵文英自己也数不清了。王成文帮着回忆了几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
  2006年冬天,本村村民崔如朋家不慎失火,房屋被烧毁。赵文英听说后,将别人刚刚送还、尚未来得及“攥热乎”的4200元钱送到崔如朋家。其他村民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赵文英连续10多年为邻村大田小学夏天赠送电扇,冬天供应煤球,接通动力电并负担电费,直至2018年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
  2015年以来,赵文英为本镇李官屯村因车祸致残的齐保国之考上大学的姑娘,连续4年捐款2万余元,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
  2017年6月11日,身兼临邑县博文学校名誉校长的赵文英,在该校与老师们交流时,得知五年级学生张洪幸姐妹3人和母亲都有病,家庭十分困难,当即掏出3000元钱资助她。回家后,赵文英一直牵挂这个孩子,她7月6日冒着大雨乘车赶到齐河县宣章屯镇宋家村,看望张洪幸及其家人,除送去被子、衣服和食品外,还留下1000元钱,鼓励她好好读书。此举感动了陪同的陈玉录校长,他也当场捐款2000元,并承诺免除她的学费。
  15年来,赵文英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善举,就是每年一进腊月门,便为本村及丈夫祖上原籍前、后李家寺村所有65岁以上老人共计400余人发“年礼”——每人1桶油、1袋面、1件毛衣。本村的由村两委在大喇叭上通知,本人前来领取;前、后李家寺村则由村两委集中运回发放。每到此时,虽值寒冬,但赵文英家的院子里热闹非凡,涌动着如春的爱心暖流。“谢谢赵大姐!俺提前给您拜年啦! ”“大妹子真好!每到过年都惦记着我们。好感动! ”问及资金来源,答案是早年顺应市场经济大潮,合法经营的结果。
  赵文英出生于1949年10月19日(农历八月廿八),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她从小就积淀了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朴素感情。
  20世纪80年代,赵文英用借来的240元钱,走村串户收购棉花,后来又和儿子办起了棉花加工经营企业,走上了富裕之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将企业交给儿子打理。富裕起来的赵文英没有忘记乡亲们的滴水之恩,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家乡的公益事业上—照顾孤寡老人,帮扶困难村民,资助贫困儿童,完善文化设施,活跃文化生活……她想方设法为家乡乃至陵城区外的群众做着一件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成了远近闻名的“慈善家”。 20余年来,她捐资总额500余万元。
  “我只要活着,就想尽我所能,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这位70多岁的老人,用朴素的语言宣告着她将爱心继续奉献下去的决心。
  院内影壁墙上“仁爱生晖”4个大字,是她的真实写照!
  相关链接
  赵文英,女,回族,1949年10月出生,陵城区糜镇基山村人(原籍陵城区宋家镇赵庄)。 2013年11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80年代,赵文英用借来的240元钱,走村串户收购棉花,后来又和儿子办起了棉花加工经营企业,由此走上了富裕之路。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先后为周围8个村庄购置了音响设备、演出服装、锣鼓家什等;投资5万元,为本村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投资30万元,建起了文英俱乐部;资助贫困生200余名;为大田中心小学、糜镇明德小学等铺路,捐赠图书、电风扇等,捐助资金总额500余万元。她被授予德州市春蕾计划爱心使者、十大优秀母亲、最美义工、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陵城区最美家庭、优秀共产党员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赵文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