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李西栋
  □石贤圣/文
  陵城区临齐街道五李社区位于区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建于2012年,是陵城区最早的农村社区。该社区由南李、西李、前李、王芽、后寺5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6200余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两区同建示范社区、省级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而早在20多年前的1999年,合并前的西李村就出了一位“明星”——李西栋。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齐鲁孝星等荣誉接踵而至。
  2020年10月28日下午,我和临齐街道党工委委员王丽、全国人大常委会驻临齐街道挂职干部李汶蔚,前往五李社区,拜访仰慕已久的李西栋,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他及王芽管区书记崔建,五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天忠,西李村党支部原书记李天禄、妇女主任崔爱萍、小队长李天勇座谈,深入了解李西栋的先进事迹。这次采访,我对面前这位77岁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有了新的认识——李西栋是位“双星”人物——他不仅是孝星,还是致富明星,是本村及周边村庄大棚蔬菜生产第一人。
  李西栋四岁那年,父亲李吉河参战牺牲(1958年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母亲因此得了精神分裂症,娘儿俩的生活靠祖父、祖母承担。看到他家的情况,乡亲们都热情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到了上学年龄,村里免除了他的学费。 1961年陵县一中毕业后,李西栋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1962年9月,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李西栋与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的时桂珍结为夫妻。不久,同住一处大院(李西栋夫妇和下述5位老人以及再后来所述五叔、五婶共7位老人同住一个大院不同房间,吃“大锅饭”)的5位老人的赡养问题摆到了面前。祖父母年老体弱,且祖母患有心脏病;只有一个女儿(已出嫁)的大爷、大娘,也因大娘得了气管炎、肺气肿病,大爷一个人照看不了,需要照顾;还有患精神病的母亲,一会儿看不到就说不定“惹”出啥事来。面对5位老人,李西栋经反复考虑,和善解人意的妻子耐心商量,明确了分工——李西栋在东院照顾祖父、祖母和母亲,妻子在西院照顾大爷、大娘。直到1972年3月祖父(78岁)、1976年4月祖母(84岁)安详辞世。
  还没过几天消停日子,大爷突然一病不起,经诊断为肝癌晚期。在当时,面对这种不治之症,多数村民只能听天由命。可李西栋认为有病就该积极就医,他东凑西借了2000多元钱,带着大爷上济南、进德州、去县医院,最后连大爷都说:“孩子,别再往我身上白搭钱了。 ”当年腊月的一天,大爷把他叫到床前说:“大爷虽然没有亲生儿子,这些年有你在跟前,大爷死而无憾! ”1976年底,大爷(62岁)走了,给李西栋留下了760元的外债。这些钱现在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如同天文数字,但李西栋却无怨无悔。大爷去世后,百病缠身的大娘身体更是虚弱不堪。一天,大娘因多病齐发住进县医院,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当李西栋看到大娘满含眷恋的眼神后,马上回村凑齐3000元钱,恳求医生全力抢救。经过7天7夜抢救,大娘奇迹般生还。期间李西栋没睡一个囫囵觉,当时正值麦收,他都没回家看看。老人的闺女望着从死神手中救回的母亲,感激地对李西栋说:“能有你这么好的侄子,是俺爹娘前生修来的福啊! ”病愈后老人又幸福地生活了8年(68岁)。
  大爷、大娘都走后,按说李西栋该歇歇了,可他的心思又转移到了住南院的五叔、五婶身上——二老一辈子没生养,如今年纪大了,五婶还患有高血压、胃溃疡、肺心病等(后期又患败血症),人称“药罐子”。李西栋每次买药都是满满一兜子,药店老板刚开始以为他是药贩子,后来了解情况后,被他的爱心所感动,每次都给他优惠价。1994年9月,由于多病缠身,65岁的五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世,临终前拉着李西栋的手久久不愿撒开。
  无论侍奉哪位老人,李西栋都嘱咐妻子做饭前问问老人想吃点啥,根据老人的口味调剂饭食。一年冬天,大娘突然想吃韭菜饺子,李西栋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雪跑了10多里路,到县城买来韭菜,中午让大娘如愿吃上了韭菜饺子。五叔脾气不太好,活急时容易发脾气,这时李西栋就倒壶酒,陪老人喝两盅,再说上几句好听的,直到老人露出笑容。母亲犯病时,见谁打谁,每次他都会一动不动地让母亲打个够,母亲打完了,又会后悔地抱着儿子哭个不停,这时他就帮母亲梳梳头、整理整理衣服,再端上杯热水。由于他的细心照顾,母亲的病逐年减轻,竟奇迹般地活到了90岁。
  2012年底,李西栋全家带着五叔乔迁新居,并将其安排在朝阳的卧室居住,一如既往地赡养,直至2017年8月老人辞世(86岁)。
  在李西栋的感召带动下,儿子、儿媳及孙辈们对老人们个个孝顺有加;同时,他对村里倡树新风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传统美德,倡树文明新风,西栋书记给全村树立了榜样! ”崔爱萍由衷地说。
  说完孝星,再说说致富明星的事。1973年1月,根据党员选举、群众意愿和组织安排,李西栋担任了西李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首先得办点让老百姓受益的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毛主席说出了庄户人家的心里话。当时西李村500多口人,就靠1200亩地吃饭。由于没有沟渠,全村人眼看着村北流过的笃马河,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1974年秋后,李西栋争取在此驻村的城关供销社主任赵万雨支持,调来两台推土机。“突突突”的轰鸣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振奋了乡亲们的精神,男女老少齐上阵,没多久,4条总长1000多米的水渠修成了。之后,又想法备下足量的化肥。结果,次年小麦喜获丰收,亩产突破400斤!至秋季,全村首次完成2.6万斤的公粮任务,除了口粮,村集体还有可观的积累。
  1979年秋,“分田到户”的“秋风”刮到了西李村。片长(相当于现管区书记)孙德贵找到李西栋和比他大10来岁的南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学生:“你俩有胆带个头吗? ”俩人经不起孙德贵的鼓动,拍着胸脯说:“行,我们试试! ”由“合”到“分”总得有个认识过程。李西栋先找到党支部副书记李天河、大队长李功禄、小队长李天文等,传达上级精神,商讨本村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最后达成共识——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4个小队各找四五户带头。不久,村里分别在各小队划出地块,分给20多个带头户。1980年春天,分到地块的农户伴随着阵阵春风和“布谷布谷”的悠扬叫声,播下了希望的棉种。结果,秋后棉花大丰收。其余户“红眼”了,纷纷要求也要包地。顺理成章,全村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1982、1983,连续3年棉花大丰收。当初带头的李建勇,家中祖父、父母、妻子儿女10多口人,分到20多亩地,一下子打了翻身仗,竟然和李西栋同时成为村里的第一批“万元户”!在县城影剧院召开的全县表彰大会上,双双上台领奖,各获奖状1张、大金鹿自行车1辆。
  1991年,陵城镇(现临齐街道)党委、政府倡导建大棚种蔬菜,镇政府给各村下了大棚数量指标,并组织党支部书记到蔬菜基地寿光参观学习。寿光的成功让李西栋很受触动,也坚定了他的决心。回来后,他又动员李天河、李功禄去参观,大家都看得心里发热、跃跃欲试。李西栋和他俩分别报了3、2、3个大棚,又动员有种菜经验的几个户,结果共计22个大棚,超额完成了镇上下达的20个大棚任务。 1992年,银光闪闪的大棚在西李村的田野里冒出来,种植了延迟黄瓜、西红柿,每个棚收入4000~5000元,这可真是个钱啊!很快,大棚发展到119个,在全市人均最多。 1995年秋天,全市大棚蔬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西李村一下子火了!很快,又辐射到周围村庄。“五李社区大棚蔬菜发展到今天的喜人景象,李西栋功不可没! ”李天忠发自肺腑地说。
  卸任后的李西栋时刻关注着村里的发展,继任者上门请教任何问题,他都不辞辛苦。五李社区建成后,他又被群众推荐、镇上聘用负责社区财务管理工作。2017年,社区建设党建展厅,他无偿捐献了20世纪70至90年代《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和地委、县委文件等60余件珍贵文献。
  不忘初心,践行诺言,李西栋永远在路上。
相关链接
李西栋,男,汉族,1943年11月出生,陵城区临齐街道西李村人。 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至1995年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干部群众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带头发展大棚蔬菜,成为本村及周边村庄大棚蔬菜生产第一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几十年来,他满怀孝心,先后赡养过7位老人。曾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齐鲁孝星、德州市百佳孝贤、陵城区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称号。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西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