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彰显“馆阁体”书法霸气的陈琏墓志



  □窦汝刚 张明福 王浩军/文
  陵城区文博苑内的碑廊上镶嵌着一块有着重要书法意义的明中期陈琏墓志,既是国内彰显明代“馆阁体”书法霸气的顶尖杰作,又是我市目前存世不多的一件明代国宝级石刻文物。


  一、陈琏墓志的出土与保存情况


  墓志主人陈琏,明代陵县城厢人,国子监生,经吏部铨选出任曲沃县主簿。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明清时期主簿由贡监及吏员拔擢除授,是知县的佐贰官,别称“书记”“三尹”等,秩正九品,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就是这么一位不起眼的芝麻小官,但其墓志的撰写者竟是官至督察院副都御使的袁摈,其书丹、篆盖者更是为皇帝抄写制敕的中书舍人陈让、郭谌。陈氏家族之所以能够请得动这么多名人为陈琏制作墓志,还是归功于其次子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官山西大同府通判陈道的影响和运作。
  陈琏墓志于1986年出土于临齐街道的李冲天村东,发现它的背景是县里修建神头镇至刘泮乡的沟渠。陈琏墓志边长63厘米,厚度不详,汉白玉材质。令人称奇的是,陈琏墓志字迹极其端正,字口也格外清晰,远远胜过人们所熟知和常见的书法帖板,使人很难与今天的印刷品相区别。


  二、陈琏墓志涉及的几位历史人物


  陈琏墓志的撰文者袁摈,明代德州人,弘治八年(1495)举人,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督察院副都御使,是陈琏父亲元配袁夫人之弟,陈琏虽不是袁夫人所生,论起辈分来袁摈与陈琏是外甥与舅的关系。
  墓志书丹者陈让,字拂堂,号拂岩,江苏武进人,举人出身,与临邑郭谌同为武英殿侍直、中书舍人事(从七品),是郭谌的同事加领导,后任国子监掌教,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明代的武英殿中书舍人的主要职掌是奉旨撰写诰敕、图书等项,正统后称诰敕房。武英殿与文华殿的中书舍人,不一定非要是进士出身,也不必经吏部选任,可以从监生、生儒、布衣能书者中选用,但必须具有较高的书法水平。
  墓志篆盖者郭谌,字信夫,号盘浒居士,明代德平县(今临邑县德平镇郭家村)人,是德州区域因书法出仕的第一人。正德三年(1508))朝廷选试书法,全国数百人应考,选中8人,谌列第一。封武英殿中书事,官武英殿侍直、中书主簿。


  三、陈琏墓志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个人喜好,他们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亦称“馆阁体”。馆阁体之所以会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朝廷出于写内制(系皇帝文诰)、外制(系中书机构所撰诏敕)的需要,于是诏四方工书者入宫,负责缮写诰制、诏命、玉牒、匾额等。由此看来,“馆阁体”是服务于宫廷和科举的书体,是国家承平时代信息有效传递的规范书体,这在以书写为主的时代,是必不可少的,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陈琏墓志的历史价值近乎一般,但由于中书舍人陈让与郭谌的参与,其书法与书法研究价值极高。此碑是明中期馆阁体书法的顶尖之作,可称得上是德州区域明代六块国宝碑刻之一。


  附:陈琏墓志原文
明故曲沃县主簿陈琏暨韩氏合葬墓志铭
  赐同进士出身、资政大夫、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广川袁摈①撰
  武英殿侍直、中书舍人事、四明陈让②书
  武英殿侍直、中书主簿、德平郭谌③篆盖
  原名:明故将仕郎曲沃县主簿致仕陈公④韩氏合葬墓志铭


  嘉靖壬辰(十一年,1532)五月甲寅,曲沃县主簿陈公以疾卒于家,讣至陕西葭州,太守仰天大恸,绝而复苏曰:“吁天乎,向吾欲辞葭就养,父弗遏也。故不得见其终。 ”涕泣兼程归,而益恸,几绝者数矣。乃与诸弟议葬事,诣余请曰:“先公与子严诲厚且久,徾子志铭,孰信于后? ”余拭泪受之。按状,公讳琏,字廷器。其父讳甫敬,配袁氏,生兄忠、信、海、珊四人。袁殁,娶李氏生公。父殁,兄分异,独公幼依李氏居,而奇其异,令就学。十岁能文,入邑庠为弟子,受《春秋》。每读书,氏绝外虑,虽左右嚣然若不闻。学既就,每遇校文公必冠。期公必第,而竟不第,公恬然不以为意也。入成均,以明经闻。科目之士多就之省,遇较艺京闱,咸曰:“公兹第矣”。又弗第,士论惜之。及赴铨衡,尉曲沃,人抱不平。公毅然往曰:吾闻一命之仕,苟存心于利物,于人必有所济,以至清节自持,爱民如子,奉公如家,凡有兴革赞画必尽其诚。翼城、太平、灵后、闻喜尝缺令,每选公代,皆有惠政,民至今思之。历七年考绩于京,奏最当迁秩,公曰:“一官便休,吾与心盟久矣,何以迁秩为?”遂疏乞归。天曹嘉其志,特请于上,许之。公配讳韩氏,归公未冠时。事公谨顺,勤苦俭约。操井臼,虽饭粝茹蔬,未尝不满。及奉姑,则竭力营甘旨。其处姻族,怡怡如也。公曰:“内助如斯足矣”,相待如宾,生子五:长曰逵,善持家,早逝;次,即太守道,天资颖异,公亲课之,且曰:“观汝才思,后当偿吾志”,果以《春秋》举弘治甲子(十七年,1504)乡试,通判山西大同府。公戒以“爱人洁己”,太守恒奉教不违,贤声茂著,故再葭州之命;次曰迁,经营克苦,家益饶裕;次曰遇,气度不凡,为太学生;次曰述,为邑庠生,方励学亦先公逝。女一,适邑人李珙。孙男五:子蕴、子行、子筹、子立、子宜。子行,训术⑤也。孙女三:长适庠生苏民望,次适德州学生石存礼,次适于廷垣。曾孙一,满兰。曾孙女一。公天性孝友,质实正身,驭物不近声色,乐与名士游,自奉淡泊,而常周人之急。亲故有告不给者,辄以贷不纳其息。一日,召诸子曰:“兄子骨肉,族人一脉也。每恨贫乏,脱使流落,心奚忍?况吾俸馀可予尔辈独享也”。即无居者予之室,通商者给之财,无得其所者实,皆高公之义焉。山东盗起,势将逼其邑,公挈李氏避之,李老不能跨驴,公率诸子左右拥扶,家资一无所顾,遂获免。后李以天年终。公昼夜号泣,闻者恸之。正德丁丑(十二年,1517)八月壬子,韩氏终,葬以礼。公之任多劝之娶,公泣叩曰:“韩为糟糠,不得沾寸禄,而以食他人,吾不忍为也”,不听。迨公归逾年,太守率诸弟屡以继室请,而随以哭。公方悟,曰:“今不食禄,不负韩人矣。兄老,可资其养也”。乃娶夏氏,使无预家政,庭无谇言。公疾笃,召子孙环立其侧,戒之曰:“汝曹当要做好人,以光先祖”,目遂瞑。公生于天顺戊寅(二年,1458)二月丁酉,得年七十五。韩氏生于天顺丁丑(元年,1457)正月庚午,得年六十一。呜呼!公之孝友宜于家庭,恩义周于宗族,庆泽流于子孙,德化乎于县治,生平顺没于宁也。韩氏以正德戊寅(十三年,1518)正月戊午葬于城东二里许,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十二月壬申,公与韩合葬焉,宜有铭。铭曰:
  膴膴厌次,神氏厥里。魏巍颜祠,仰瞻维止。学富才丰,胡科名否?仕首奚择,以笃晋鄙。盟也不渝,而还桑梓。义敦乡族,宁薄奉己。寿几于耋,德曰君子。庆流后裔,咸庇福祉。尽力尽哀,报我母氏。永念糟糠,独居一纪。郁郁佳城,突然以起。松楸蕃滋,二魂于是。子孙之吉,百世之祀。
  注释
   ①袁摈,弘治八年(1495)举人,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民国《德县志》:“袁摈,弘治己丑进士,授大理寺寺正,擢知南阳府,考最为天下第一,升陕西按察使,诏褒之。升应天府尹,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未之任卒。摈居官刚正,不畏权贵,平生廉苦自励。
  ②陈让,字拂堂,号拂岩,江苏武进人。明代官吏。举人。历仕国子监掌教、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中宪大夫。
  ③郭谌,字信夫,号盘浒居士,今临邑县德平镇郭家村人,明代书法家。他少有大志,熟读四书五经,20岁为廪生,后补弟子员。正德三年(1508)朝廷选试书法考中第一,诏封武英殿中书事。著有《草韵辨体》,神宗皇帝为之作序;刻有《四体千字文》同升歌》《同升义会序》等,其《西山漫兴卷轴》被世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④陈琏(1458-1532),字廷器,国子监生,吏部铨选出任曲沃县主簿,明陵县城厢人。子陈道,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官至山西大同府通判。该志为汉白玉材质,边长为63厘米,现存陵城区文博苑碑廊。
  ⑤明代县级地方阴阳学官名称。元明两代注重阴阳学研究。在地方设立学校,学习天文与术数。府级称正术,州级称典术,县级称训术。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彰显“馆阁体”书法霸气的陈琏墓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