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外出打工觅项目自主创业增收入
吴国利:靠“废玻璃”年增收70万元
作者:杨廷发报道
  □特邀记者 杨廷发报道
  本报讯“这一批玻璃丝纤维是发往济宁的,有40多吨,我们现在每个月能生产七八十吨成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订单任务。 ”近日,记者到宋家镇袁毛村国利玻璃丝纤维厂采访时,经理吴国利向记者介绍情况。看着一包包晶莹洁白的纤维丝团装上车,很难想象出它是由废旧玻璃制成的。
  2003年吴国利到泗水打工时,就看准了“玻璃纤维生产”这个原材料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2008年回乡创业的吴国利办起了“国利玻璃丝纤维厂”,主要生产玻璃丝筒纱和玻璃丝纤维丝团。“我们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废弃玻璃瓶、玻璃片,通过清洗、高温加热、拉丝、合股纺纱等程序,加工成玻璃丝纤维,产品供不应求。”吴国利一边带领我们参观车间,一边介绍。目前,国利玻璃纤维厂生产的纤维丝团主要供应河北、临沂、济宁等地的织布厂。用玻璃丝纤维织成的纤维布材料具有透气性能好、阻燃、强度大的特点,可以经受零下20多度的严寒,使用寿命长达50至100年,该产品广泛应用于楼房建筑防火布、输油管道、通风管道外包装,市场前景广阔。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车间内忙忙碌碌的工人有二十多个。“我们技术人员一天的工资有七八十元吧,每个月都不低于2000元,一般工人每天也能收入五十多元,收入很稳定。”该厂泗水籍刘技术员说。工人收入可以,厂子的效益如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吴国利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吨废玻璃可以出一吨玻璃丝纤维,一吨原料400多块钱,玻璃丝纤维一吨2000多元,除去电费、人工,每吨利润在1000元左右。现在,该厂共装了9台拉丝机,日加工废玻璃两吨半,年收入达70多万元。
  “玻璃丝纤维加工为废旧玻璃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变废为宝,既有环境保护价值,又能为其他行业提供新能源材料,市场前景肯定错不了。我计划明再年上一个织布车间,实现纤维加工、织布一条龙生产。 ”吴国利对未来充满信心。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吴国利:靠“废玻璃”年增收70万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