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连接军民鱼水情的地道

  王虎成 高勇
  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一隅,有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的建筑——常大娘之家。常大娘本名刘相会,“七七事变”后,乐陵掀起了抗日高潮,刘相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用她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走进常大娘之家,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室内陈设简朴而温馨,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常大娘一家为抗日事业默默奉献的故事。察敌情、养伤员、送情报,这些看似平凡却又极其危险的任务,在常大娘的带领下成为全家人的日常。
  在抗战期间,常大娘不仅为抗日游击队提供后勤保障,亲手为战士们缝制衣物、烹饪饭菜,更在自家地下秘密挖掘了一条长达60米、可容纳上百人的地道,先后掩护军政干部400多名。这条地道不仅成为冀鲁边三地委和靖远县委的重要机关驻地,更成了边区抗战的“大本营”和“指挥部”,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这条地道,是常大娘一家用两年时间,一铲一铲挖出来的。它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通道,更是连接军民鱼水情、传递革命希望的桥梁。”跟随着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红色讲解员王程走进地道,地道内布局精巧,设有工作处、会议室及枪支弹药存放处等多个功能区,每一处都见证了常大娘一家在抗战中的卓越贡献。
  1972年,常大娘病重,县委领导前来慰问,问她有什么要求。“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81岁卧病在床的常大娘的唯一要求。不久后,县里派人郑重宣布她已正式被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常大娘在病床上举起右拳进行宣誓,她的眼睛里闪着泪花。1974年11月27日,常大娘与世长辞,终年83岁。
  常大娘一生忠于革命、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她的这种革命精神也影响了子孙后代,其子女全部参加了革命工作。常家后人中涌现出了多名共产党员、军人。正是常大娘的坚定信念与深明大义,让子女们懂得了什么是“家国危难、责任如山”,知道了什么是先大家、后小家,舍小家、为大家。2023年,常大娘之家获评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常大娘之家作为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这里,每一次驻足凝视,都是对先辈英勇无畏精神的致敬;每一次深情讲解,都是对红色基因的有力传承。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冀鲁边区的英雄丰碑》)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连接军民鱼水情的地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