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重阳诗韵

  □房慧芳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重阳”二字最早现于楚辞,屈原在《远游》中留下“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之句,意即聚集九重阳气进入帝宫,造访旬始星,继而参观清都天庭。然而,重阳作为节日被明确记载则相对较晚,依据史料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在西汉得到普及,到唐代更是达到鼎盛,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庆祝的重要节日。唐代以后,尽管重阳节经历了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但其核心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却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人墨客笔下,它则充满无限浓情诗意。
  重阳节作为一个团聚的节日,自然容易引发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这一情怀的生动写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在异乡独处的孤独与凄凉,以及想象家乡兄弟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跨越时空界限,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
  与王维柔情似水的思乡情不同的是,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则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重阳情怀。词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以豪迈的笔触,抒发了革命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重阳节的菊花不仅装点了战场,更成为革命者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象征。这份豪情壮志,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
  除了思乡之情与豪情壮志外,也有人借重阳佳节,抒发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便是其中的代表。“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面对尘世的纷扰与烦恼,选择了以旷达的心态去面对,他认为人生难得开口一笑,因此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超然物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无疑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与感悟。
  而到了宋代,词人刘克庄则在《贺新郎
・九日》中将重阳节的情感升华到了忧国忧民的高度。“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词中借用了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无限关切。在重阳佳节之际,词人没有沉浸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之间,以笔为剑,抒发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份悲壮与深情,成了重阳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阳,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情怀,一种寄托……愿每个重阳皆成心灵洗礼,留温暖记忆于岁月长河。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重阳诗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