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创新模式 密织民生兜底保障网
大数据“画像”救助更精准

为困难群众送棉被,帮助完成“微心愿”


入户走访,帮助办理临时救助


志愿者为困难老人理发


  记者于春芝报通讯员苏安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近年来,乐陵市民政局不断深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创新建设数字化社会救助模式,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救助资金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2月9日上午10点,记者跟随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王迎徽来到云红街道四里庄村潘玉芹家里。
  “最近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进屋后,王迎徽和潘玉芹拉家常。从聊天中得知,潘玉芹因病无劳动能力,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一家人仅靠丈夫一人挣钱。去年,疫情期间因丈夫工作不稳定,家里出现困难。
  四里庄村民政协理员史秀亮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街道社会大救助工作站采取了“先救助、后审批”的救助政策,第一时间为潘玉芹送来了3000元的临时救助金。
  救助及时,令潘玉芹一家格外感动。而这源于村民政协理员落实的月巡访制度。
  “孩子上大学,我们还可以为您申请教育支出方面的救助,再减轻一部分负担。”同行的街道民政办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为潘玉芹一家人提供物资、资金帮扶和心理疏导。
  “没想到政策这么好,太感谢你们了。”现在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潘玉芹身体逐步好转。
  去年,山东省创新建立社会救助“三主动”(救助政策主动告知、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救助结果主动公开)工作机制,乐陵市相继出台了文件,细化工作措施积极落实,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推动“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保障救助公平公正,全力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如何保证救助及时又不落一人?为此,乐陵市建立低收入家庭预警监测机制,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下统一制作大救助村级民政协理员服务手册,定期开展月巡访制度,线上依托德州市社会大救助服务平台,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比对信息、数据,第一时间摸排发现需要救助人员。
  王迎徽介绍,这些数据涵盖医保部门的个人医疗报销、民政部门保障对象信息、残联部门残疾人信息等。目前,平台数据涵盖约1.4万多人,基本覆盖了全市低收入人口。
  当数据比对出人员陷入困境需要帮扶时,平台会自动预警。记者从德州市社会大救助服务平台上看到,2022年以来,平台共发出有关乐陵市的动态监测信息4100条,涉及4000余人,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符合救助条件。这份名单还要与民政、人社、住建、教育等部门进行实时数据“碰撞对比”,排除大多数已经享受保障的人员之后,全方位分析剩余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
  随后,系统会将预警信息推送给各乡镇(街道)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时入户调查,第一时间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为困难群众精准画像、立体救助,让不了解政策而未发起申请的救助对象,也能得到有效救助。”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思晓介绍。截至目前,乐陵市城乡低保在保5669人,特困供养人员3382人。2022年,先后拨付临时救助备用金26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88万元,共实施临时救助714人。
从物质救助到服务救助从物质救助到服务救助
  “真没想到,我的事这么快办成了!太感谢了!”近日,丁坞镇纪楼村村民朱立凯用上了志愿者送来的轮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朱立凯今年67岁,患脑血栓14年,长年卧床,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他虽不说,却总想着能到外面看一看。村民政协理员到他家走访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小心愿,没想到“要一个轮椅”的愿望就实现了。
  为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德州社会大救助平台去年开发“微心愿”功能,乐陵市积极落实推进该工作。各乡镇(街道)社会大救助工作站通过大救助平台的“德救助”微信小程序和村民政协理员等“线下”渠道,征集全市低收入人口“微心愿”,多方寻找爱心人士认领,帮助他们实现心愿,切实解决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继续拓展服务型帮扶,连接救助资源,引导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大救助体系中。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微心愿”350余个。
  “救助工作不仅是送钱送物,还有精准服务。群众的‘心愿单’就是‘工作单’,我们努力让每一份‘心愿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张思晓说。
  如果说朱立凯的幸福来自“微心愿”点单,那么郭家街道刘家村特困老人范青良的幸福生活则得益于“大救助”体系中实施的照料护理政策保障。
  66岁的范青良单身无子女,他又是重度残疾,生活的打击一度让他消沉抑郁。作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现在他每月不仅拿到了生活费,还有照护人杜梅兰每天来家里,洗衣做饭、缴纳水电费、查看房屋安全隐患、询问身体状况,生活上为他排忧解难,生病时陪同治疗、倒水吃药。
  “现在日子过得舒心着呢。”范青良坐在暖意融融的屋子里,和杜梅兰说起家长里短,不时有笑声从屋里传出来。
  在乐陵3382名特困人员中,像范青良一样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有2980人。张思晓介绍,今年,乐陵市将积极探索分散特困照护服务新路径,结合实际,将统筹全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资金,向社会照护服务机构购买服务,让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能得到及时、高效、专业的照料护理服务,全面建立起“一网覆盖、全链管理”的特困人员照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变受助者为助人者
  在王迎徽看来,随着社会救助政策越来越完善,入户探访中,低保对象对政策普遍感到满意。“救助服务对象很多时候更需要的是积极的心态、谋生的技能,比如学习资源、就业资源等,这就对多元化的救助方式和精准赋能服务对象,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
  乐陵市民政部门积极尝试,去年乐陵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及时与市人社部门沟通对接,在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过程中,依托我市村级“扶贫专岗”工作基础,选取互助性公益岗位作为开发重点,这是紧扣困难群众的需求而不断优化升级服务的最好注脚。
  朱集镇贾道口村特困人员贾德忠,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申请公益岗后,我不用出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跑跑腿,打扫卫生,不光帮助了别人,还能拿到一份工资,生活很充实。”他说。
  去年,我市还出台《扶贫解困类(护理员)开发管理实施办法》,原则上选用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低保特困等低收入人口、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45至65岁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对因病因残失能、半失能人员,高龄行动不便人员,特困、孤儿等其他需要照料人员提供卫生、代办、就医、安全等服务。
  目前,乐陵市共安置互助性公益岗人员247名,岗位全部录入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
  “针对不同困难家庭设计和落地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困难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多是精神上的满足。许多困难人员实现了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王迎徽说,许多困难群众生活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在全市开展的多项工作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市民政部门将持续开展大救助工作,推动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阳光救助,兜底保障网,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张思晓说。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数据“画像”救助更精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