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业提档升级——
托起13.48万老人的幸福晚年
作者:胥爱珍本报

老年大学学员在“第二课堂”学习葫芦丝。 张丽静摄


胡家街道留守老人接受义诊服务。 王晓鹏摄


  71岁的姜洪泉怎么也没想到,年纪越大日子过得越滋润了。
  住进乐陵银龄公馆以后,不仅吃得好住得好,服务人员照顾得也很周到,公馆内免费的足疗、按摩可以随时享受。
  姜洪泉是我市13.48万老年人中的一位,银龄公馆是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之一。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高吉强介绍,目前乐陵市老年人数量占到人口的19%,老龄化不断加速。“白发浪潮”下,如何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养老需求?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仅去年就改造提升了6处公办养老机构。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机构共计23处,养老床位数3557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张;先后建成城区日间照料中心7处、农村幸福院41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2处。

  医养结合关爱无缝隙,健康有保障

  朱集镇宋家村70岁的村民宋德胜不久前因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成了半失能老人,子女们都有工作无暇照顾,只得把他送到了镇上的医养中心。
  刚开始入住,子女们还担心老人会被照顾不好,每天打电话询问情况,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全家人都放下心来。护理员形影不离,吃饭睡觉照顾得细致入微,每天定时带老人到户外散心、陪他聊天,老人的任何合理需求都能得到及时满足。“他们照顾得很好,前面卫生院的护士每天来给我量血压、问情况,有哪里不舒服赶紧给处理。 ”因病口齿不清、说话缓慢的宋德胜,向护理员竖起大拇指。“对广大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需求,专业照料和护理十分重要,医养结合的医养中心就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让老人和子女都没有后顾之忧。 ”朱集医养中心院长聂丽说。
  今年投入使用的朱集医养中心是由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公办民营福利机构,项目占地26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医养中心委托阳光佳苑养老集团运营管理。创立于2000年的青岛阳光佳苑养老集团,是致力于提供专业养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连锁运营商,经过20年的发展,现拥有连锁机构20余家,覆盖山东省50%的地市。“医养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让老年人方便就医,是医养结合的关键。这不仅是空间布局的结合,还需要在政策、机制、信息、文化等方面全面贯通。”高吉强表示,目前,我市已有多处养老机构探索这种模式,比如,医疗健康集团和多家医院合作,在德乐怡嘉长者公寓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设计床位130张;先意养老院位于黄夹镇卫生院内,医、养同在一个院落,这些模式都带动了我市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

  智慧养老高科技赋能,人情味不减

  重阳节将至,乐陵银龄公馆经理杨久龙最近也忙了起来:除了每天照顾入住的老人,联系一些社会团体为老人开展节日关爱,他还时刻在关注发放出去的50个远程监测手环。
  远程监测手环是银龄公馆今年刚开发的智慧养老新设备,可以满足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戴上手环的老人如有需求,可直接点击手环上的求助按键,公馆的监控平台就能收到信息,及时予以处理。不仅如此,银龄公馆每个月还组织专业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进行免费巡诊,解决老人的健康问题。
  杨久龙认为,现实来看,大部分老年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社交圈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年纪越大越愿意住在熟悉的环境中,因此,即便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也不愿意被安排到养老院生活。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一系列民生项目的实施,很多小区基础设施齐全,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居家养老成为很多老年人的首选。在这一现状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智慧手段,正好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为居家老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的全方位服务,重塑了养老事业格局。
  无独有偶,在我市德乐怡嘉长者公寓,也在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乐陵医疗健康集团投资200余万元,与北京华卫迪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目前,信息平台正在紧张输入数据,启用后,市民可通过手机终端远程寻求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平台还通过接入5G技术、智能化医疗设备、居家物联网设备,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以‘互联网+’打造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了有力支撑,让社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居家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感受到科技的速度、关爱的温度。 ”高吉强说。

  文化养老滋养精气神,银龄献余热

  不久前,山东老年大学举办的全省“摩罗丹杯”线上文艺展演中,我市老年大学进入复赛的22名学员中,14名学员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组织参赛数量和获奖人数居德州县市区双第一。
  “老年大学是我市的文化养老基地,也是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老年大学校长陈智勇介绍说,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之下,老年大学是我市为满足老年人文化教育需求所下的一步“大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老年大学的建设运行,在现有老年大学的基础上,目前,三馆校区正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将投入使用,此外,还将原妇幼保健院划拨给老年大学改造为独立校区,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
  “退休以后没事干,就在老年大学报了摄影班,不仅交到很多好朋友,还能和大家一起游览咱乐陵的美景,记录生活中的美好,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鲁玉娥的话,道出了不少老年大学学员的心声。
  陈智勇说,老年大学一切工作围绕老年人需求展开。顺应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老年大学的课程不断丰富,目前已开设书法、绘画、摄影、舞蹈、二胡、葫芦丝等10个专业38个教学班,在校生700余人次,教师12名。通过争取社区党群活动场地、盘活学校闲置教学资源、与养老机构合作等方式,广泛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把优质文化送到社区和农村。今年,已建立安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阜盛小学摄影后期制作、德乐怡嘉长者公寓“医养教”一体化等多个教学点。
  疫情期间,老年大学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视频、音频、直播等方式,满足学员居家学习需求,实现“停课不停学”。并探索开展了“第二课堂”教学,把课堂设在公园、广场、湖畔等开阔通风地带,既保证了学员学习的安全性,又弥补了线上教学的不足。截至目前,“第二课堂”已累计开课300多课时。
  “老年人物质生活满足、精神愉悦,在享受幸福晚年的同时,还主动想着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 ”陈智勇介绍,他们积极引导老年人发挥正能量、为地方发展服务,通过组织志愿服务,延展“第三课堂”。今年以来,已组织学员参加了枣花节、小枣节两场专场演出,参与了全市“七一”表彰大会,“八一”慰问演出等10多次活动,为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加油助力。一些老年人还主动扶贫助学,奉献爱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郝坤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托起13.48万老人的幸福晚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