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红薯情
  □苟文华
  我平时不怎么吃红薯,小时候吃红薯吃怕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蒸熟的红薯代替馍当干粮充饥,以补粮食之不足。大集体时期,生产队每年栽种几十亩红薯,每每收获分配,一次几百斤。各家都有红薯窖,从冬储藏至春。秋季开始蒸红薯吃,一直到春季,几乎每顿饭都要吃红薯。上学读书,下地干活,衣袋里揣一两个红薯,肚子饿了就吃,吃腻了,还得吃。红薯吃得我肚子起胀,胃囊发酸,看见红薯,我就心里犯嘀咕。
  那时候粮食紧张,不吃红薯就得饿肚子,不爱吃,也得硬着头皮吃。
  开春,社员从红薯窖里取出储存的红薯育秧。土坯垒砌的苗圃里填上晒干的骡马粪,红薯埋入粪土中,既保暖又营养。初夏,秧成。取秧有两种方法:一是从红薯母体上拔秧。秧苗在母体上长有须根,拔秧的好处是秧苗自己带着须根,栽种容易成活,薯蔓长得长,红薯块根大,产量高。拔秧结出的红薯,个头大者如牛头,小者亦如钵碗,蒸时需切碎,蒸熟后肉质稀松,不面,亦不好吃。二是剪秧。用剪刀将秧苗从母体上剪离,去除须根。剪秧栽种之后,若遇干旱天气,成活率就很低。剪秧生长缓慢,蔓短,薯块小,细长,产量远低于拔秧。剪秧结出的红薯,又面又瓷实,好吃。但,生产队却年年都拔秧栽植红薯,以薯代粮,当然产量越高越好。
  暑期,长长的红薯蔓相互交织,密集地爬伏在地上。葱茏的薯蔓薯叶将土地严严实实地罩住,绿汪汪一大片,生机勃勃。红薯开花,密实的深绿色叶蔓上点缀粉红、白、紫数色花朵,亦十分壮丽。这个时候,红薯的蔓节,长出须根扎入土中固蔓。须根损耗养分,为了让主根结出大红薯,需隔段时间翻蔓,扯断须根。翻蔓的活路简单而轻省,承担这项工作的,常常是孩子们。暑期的日头毒辣如芒刺,红薯地里没有遮挡,光天化日之下,我们几回翻蔓过后,就被晒得像非洲人一样。
  为了变换口味,母亲用红薯熬凉粉。红薯切片晒干,在石磨上磨成面粉,大铁锅里熬煮,像打搅团一样七十二搅,粘稠明亮之后,舀入盆中,冷却即成凉粉。油泼辣子炝醋水,红薯凉粉,润滑爽口,解馋。
  邻队一位老人会用红薯挂粉。这个队每年冬天挂粉,以备过年之用。腊月里,刚出锅的红薯粉挂在场圃的铁丝架上晾晒,软噜噜的,冒着热气,十分诱人。我们潜伏在场圃周围,趁着无人时偷吃热粉。粉条晒干之后,不煮,根本嚼不动。刚出锅的热粉,好嚼又劲道,饥寒交迫,偷吃热粉,无疑是我们一年尽头的饕餮盛宴。
  如今新中国成立70年了,人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吃得越来越好,更追求养生健康绿色。但是和我同辈的人并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不是不好吃,而是在成长印记中,零食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毕竟在物质不充裕的时期,吃饱饭才是头等大事,谈零食太奢侈了。那时候,谁家的父母要是能给孩子买块糖,那个孩子绝对能成为街上最靓的仔。非要说有什么零食的话,基本也就是些农副产品了:应季的蔬菜、野地里的野果、树上的榆钱儿甚至也都能成为零食,红薯这个天天见、日日见的东西,在如今也穿上了包装,成了不少干果店推销的零食。
  每次看到它,我都会心里升起一阵子感慨,像见到老朋友一般亲切。如果红薯也可以说话,我想跟他唠嗑,聊聊这越来越好的日子,和这花样越来越多的吃食。我想,他也是如是感慨吧。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红薯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