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糖瓜甜

  □陈树庆

  又到一年腊月时,古老而新鲜的年味日渐浓烈起来,空气中若有若无地飘起年的味道,味蕾的盛宴里,美食的香味随处可闻,唯有儿时的味道开始泛起,让人回味无穷。
  幼年岁月,只要季节的脚步一跨进腊月门槛,我们孩子们老早就掰着指头算计开来,巴望着小年早些到来。因为在小年期间,可以吃到各种美食,尤其是糖瓜作为祭灶的主要食品,只在小年前后售卖,能痛快地吃上糖瓜是孩子们对过年的种种期盼中的一种。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因其形扁圆,故而称之“糖瓜”,是小年“祭灶”的主要食品之一。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重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负责记录人间好坏事宜的“东厨司命”(灶王爷),要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的善恶情况。腊月三十晚上,根据玉帝的旨意才返回人间惩恶扬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又粘又甜的糖瓜,粘他的嘴,以求“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常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糖瓜的人,手里拎一口小锣,边走边敲,“卖糖瓜啦”。一会儿后面便跟着一大群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我也记不清当时一两糖瓜卖多少钱,那时粮食十分紧张,钱更是少得可怜。父母为了祭灶都会购买一个,看着我们的馋样,父母从整整齐齐的糖瓜上掰下拇指大的一小块,递给我们解馋,接到手的我们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便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一会儿糖瓜便融化得无影无踪,没挂得住嗓子眼的我们,不敢向父亲讨要,便拉着母亲的衣襟苦苦哀求,心软的母亲缠不过,便给掰下一块来。麦芽糖粘度非常大,含在嘴里用牙一咬,牙齿便被粘在一起。特别是北方的冬天气候严寒,把新制的糖瓜放在屋外,不仅糖瓜凝固得坚实而且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如果拿回屋子里,遇热就变回又粘又硬的麦芽糖了。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晋代《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过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从唐朝起“糖瓜”便与美酒一样,成了民间过年的必备佳品。到了明清时代,这种麦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途,成了祭祀灶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
  糖瓜“祭灶”,反映了老百姓期盼来年生活得更加甜美的心情,这不仅是人们处理节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人们发泄情感的一种方法。当然,现在恐怕已很少有人用糖瓜“祭灶”,做糖瓜、卖糖瓜的已不是很多,吃的人就更少了,甚至现在的小孩根本就不知道糖瓜为何物。糖瓜已经成了一个久远的记忆,咬一口微黄酥脆的糖瓜,伴着甜甜的、黏黏的感觉,年就越来越近了。也不知道那一声悠长的吆喝能否在童年里留下多许点滴的记忆。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糖瓜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