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水(左)和同事交流业务
1月16日,在乐陵市人民法院速裁庭见到李之水时,他正在调解一起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这位法律条文引用极为熟练的一线员额法官,过去曾是乐陵法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在我眼中没有职位高低,解决百姓诉求是我最大的追求。 ”李之水感慨地说。
“继续从事法律工作更能实现自身价值”
2009年,已经从事法院工作8年的李之水年满50周岁,按照当时的政策,他需要从法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的领导职务上退下来,成为法院的一名内退人员。“刚内退的时候我还是挺高兴的,不管是过去从事的乡镇工作、农委工作,还是现在从事的法院工作,工作都比较忙,感觉忽略了家人。 ”李之水说,他甚至都规划好了“退休生活”,想好好补偿一下家人。
他对内退生活态度的改变发生在2012年。“一天我坐公交车出门,听见车上有人诉苦,说自己的工资被无故拖欠,却诉求无门。 ”李之水说,他忽然觉得,与在家安逸的生活相比,继续从事法律工作更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让无助者有力,让困顿者前行。
从那天起,李之水拿起了已放下的各类法律书籍,继续开始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2017年基层法院全面开展员额法官遴选考试,李之水成为乐陵34名员额法官中的一员,并按规定担任法官承办案件。
而这时,离李之水离开审判工作岗位已多年,因为已经内退,就算再次回归岗位,也只能是一名普通员额法官。乐陵市人民法院院长孙文中专门找到了他,向他提出了自己的两个顾虑:一是角色由法院主要领导转变为一般工作人员能不能接受;二是年近花甲,身体状态能否胜任高强度的一线办案工作。李之水当场表态,只要能再次从事审判工作,再苦再累也能承受。
“微笑工作法”拉近百姓距离
再次走上工作岗位,李之水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速裁庭,从事小微型民事案件的快速审理。“成立速裁庭,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诉累,提高审理速度,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审理流程,效果肯定不明显,能不能依靠互联网技术办案,变办案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 ”李之水一从事速裁庭工作,多年的法律工作经验就给了他新颖的工作思路。
为了改变法官在群众眼中“坐堂问案”的形象,他将自己的微信名改为了“微笑的法官”,并在办理案件时,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建立微信群进行沟通。
李之水的微信工作法很快就获得了实效。 2017年12月18日,鲁某因曲某拖欠其1万余元的装修尾款诉至法院,案件分配给速裁庭李之水审理。鉴于鲁某常年在天津工作,曲某在内蒙古生活,若按照常规案件审理,立案、送达、举证、开庭等流程都需要传唤双方当事人,非常不便,李之水征得双方同意后,与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建立了一案一议的临时微信群,对案件进行调解。“俺白天需要上班不方便看手机,李法官就每天晚上牺牲休息时间给我们调解,而且说得句句在理,对于他的调解,俺心服口服。 ”曲某说。
像鲁某、曲某这样的案件,李之水调解了很多,借助互联网工作法,传统需要至少3个月才能办结的案件,李之水将办案时间压缩至了1周,有的甚至还能当天立案立结。 2018年,乐陵市人民法院速裁庭共审结案件460件,其中李之水结案264件。
视当事人如亲人
“多亏了李法官帮俺们调解,不然俺们因为邻里间的这点小事撕破脸闹到法庭上,庄乡的情谊就全没了。 ”1月16日,谈起李之水帮助调解的一起纠纷,朱集镇大常村村民常某说。
常某常年为乐陵某企业搬运水果,因该企业拖欠其工资一年多而诉至法院,李之水受理该案,在搜集到充足证据后,8天开庭3次,该企业负责人对李之水提议的调解意见心服口服,当场补足了常某1万余元的装卸费。“从那以后俺就很信任李法官,有啥事都愿意找他,听听他的意见。 ”常某说,1月10日,因邻里下水道走水纠纷,他与邻居打了一架,气不过想告上法院,便找到了李之水。“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已经晚上了,我怕事情再闹僵了,接着就去现场调解了。 ”李之水说,经现场调解,双方达成了和解。
像这样8小时之外的工作,李之水干了很多,今年10月23日他将正式退休,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格外地珍惜。“还有不到1年我就该正式退休了,越到这个时候越舍不得这份工作,通过工作的联系,我觉得我和当事人的关系就和亲人一样,想一直给他们服务下去。 ”李之水动情地说。□刘刚 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