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郭景华:学做结合的“真把式”
作者:钟伟本报

郭景华(右一)和同事交流工作。 记者 钟伟摄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凡事善思考、爱琢磨,总是能把工作中的一团乱麻理出头绪——
  9月20日,记者在乐陵市城市资产经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临时办公地点见到郭景华时,他正认真看一本名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咨询》的书。
  最近他被选聘为该公司副总经理。面对新岗位,郭景华把学习放在首位。
  今年45岁的郭景华,从1994年在德州农校会统专业毕业后工作至今,在乡镇干过审计所长、经管站长、村工作组长等,在市经管局当过副局长,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当过副主任。
  岗位虽然在变,但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以“先抓调研”做起。“当干部就要当个学做结合的‘真把式’。”郭景华说,只有摸好底、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心无旁骛抓落实。

能干事:驻村解难题

  2007年,郭景华被胡家街道办事处派到王起村任驻村干部。
  王起村当时有220多户村民、耕地1000余亩,在胡家街道算是较大的村子。然而就是这个村,长期因家族矛盾、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大大阻碍了发展的脚步。“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重新树立村班子权威。 ”郭景华说。
  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村班子的“权威”被各种复杂矛盾磨得所剩无几,村民觉得村干部“有私心”,村干部觉得村民各种不理解让“工作做不下去”。
  郭景华驻村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用一个月的时间,到全村220多户挨家挨户“拉家常”。另一个是挑选年轻、有能力的李国良等人充实进村班子。
  经过摸底调研,“相邻的杨义牛村人家浇地水能到地头上,咱们村老沟渠早荒废了,眼看着水从村边过却浇不上”“村里‘椅子圈’路多少年了还是泥巴道,进村出村一身土”这两个事儿,村民呼声最大,但解决难度也最大。
  郭景华认为:这两件事情就是重新树立村班子权威的关键。
  说干就干,这时候,重新组建的村班子展现出了极大的战斗力。他们跟着郭景华一起跑上级争取支持,跑企业寻求赞助,跟着施工队到地头察看需要开挖沟渠的位置。 2007年10月,在村民们惊喜的目光中,村里的沟渠开挖了。紧接着,“椅子圈”路也重新修建了,一辆又一辆工程车开进了村庄,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机。
  当年12月份,长2700米、深达6米、宽20米的沟渠挖好,清亮亮的水浇进了地里;第二年秋天,长1300米、宽4米的村路也修好了,满载农产品的三轮车稳稳当当开出了村。
  事儿办成了,村民们对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说“他们还真是说到做到”。

肯吃苦:完成千村清产核资

  2009年7月,市经管局成立,9月份郭景华调至市经管局开展工作。
  当时的乐陵“经管”,几乎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全市18个乡镇有半数经管站只剩名称,1094个自然村只有不足30%记账等。加之市经管局刚刚成立,全市经管工作“百废待兴”。
  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他从清产核资工作做起,奔波于全市的乡镇农村,号召广大农村干部把坑塘、闲散地、四旁地资源作为村集体的“绿色银行”,向集体资源利用要收入。
  2010年至2012年,郭景华带着市经管局业务骨干,深入各镇街进村入户调研成常态。
  郭景华说:“抓清产核资、抓资源利用是实现村村有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村集体有了钱才能行政,有了钱才能为群众办事。 ”
  这些话,他和经管站长开会说,下乡镇开会向村干部讲,在市委党校培训跟村党支部书记说,和乡村干部在不同场合讲。
  2012年他和相关工作组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1094个村逐个验收清产核资工作,常常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回单位总结工作。
  那时候,郭景华身边常带着卷尺等工具,挽起裤腿下河、下湾拉着卷尺一米一米丈量村资产面积是常有的事儿。
  他常和工作组的同志们开玩笑说:“纸上看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需测量。 ”
  经过不断努力,到2012年,全市清产核资全市清理盘盈固定资产2949万元,清理可利用集体资源8.1万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00万元左右。

善总结:脱贫攻坚冲在前

  2016年1月至2017年上半年,郭景华上任扶贫办副主任,分管项目管理、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及金融扶贫工作。
  他通过对上级扶贫政策的研究和深入调研,凭着多年来对“三农”工作的精准把握,率先提出脱贫攻坚期的“三集中、一关注”:即“三农”政策集中、“三农”资金集中、领导精力集中、全社会关注。通过积极推动各方工作,营造起扶贫从顶层谋划设计向持续落实落地的好局面。
  郭景华在工作推进节点上率先提出并践行“村短板、户需求精准摸排”、政策清单项目清单确保精准施策、非重点村项目全覆盖等有效措施。在行业扶贫方面抓实“五通十有部门”;在社会扶贫方面突出发挥工商联、住建局、商务局、中小企业办、经管局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做实“富民农户贷”“奶牛代养”模式,取得的成绩不俗,还吸引各县市区来参观学习。

爱学习:推广成功经验学以致用

  长期的工作中,郭景华发现,国家、省、市一些好的政策、规章制度在实际落实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有些好政策,只有指导性作用,在执行起来,有些难度;另一方面,在执行中,干部在做好‘结合’这篇文章时因为主客观因素影响,落实情况各有不同。 ”郭景华表示。
  郭景华常认真研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先进地区的做法,先后执笔起草了《乐陵市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乐陵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责任追究办法》《乐陵市扶贫专账报账记账暂行规定》《关于建立扶贫项目资产长效管护机制的通知》 10余项文件规定,为我市农村规范化管理及扶贫工作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但很多政策虽好,百姓接受又成了难题。
  比如推广土地流转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时,很多老百姓总觉得“种地才是正经事儿,掺和这些事儿不靠谱”。
  郭景华就掰着指头给他们“算账”:“种一亩麦子,除去麦种、化肥、收割等投入,最后净赚1000多元,而你把地流转出去,无任何投入也净赚1000元,还可以再打工做生意挣钱。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老百姓心里的“弯儿”掰过来。
  荣誉属于努力的人。 2001年至2006年,郭景华连续两届被山东省农业厅、人事厅、财政厅评为“全省优秀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享受省财政津贴;2013年在“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第一期培训班”上,受农业部经管司委托,作为业务专家进行操作实务讲座;2015年,发表于《农村经营管理》杂志上的论文《农业经营体制转型三步》,获评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王晓敏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郭景华:学做结合的“真把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