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实意驻出 “暖情意”
——记市粮食局驻黄夹镇封家村第一书记 马丙同
作者:尚现军
2012年12月9日,寒风冷峭,黄夹镇封家村,笔者轻轻叩开一扇虚掩的门,西院墙脚下是一个天蓝色的储粮仓,这是笔者走进的第四户,也是第四次看到这种天蓝色的储粮仓。 封家村村支书杨风池说: “俺村167户,马书记到俺村后,看到俺村打下来的棒子随意的堆在院子里,鸡吃、狗刨、老鼠偷,辛辛苦苦获得的收成损耗严重,就向上边积极争取,给俺村争取到167个免费的科学储粮仓。” 杨风池说的马书记,是去年3月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市粮食局干部马丙同。在村里走一圈,村民争相向笔者诉说马书记给村里做的一桩桩实事、好事。 村民伊东方家门口的排水沟,多年疏于整修,覆盖的水泥板已被过路的汽车压得碎成一块块的,沟里堆满了落下的树叶和倾倒的生活垃圾。马丙同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村中的排水沟和下水道堵塞问题不只伊东方一户,村庄的整个排水系统都需要疏浚。马丙同和杨风池商议后,决定由村里出工,帮扶工作组出沙、石、水泥等,投入 2000多元,赶在雨季前完工。面对去年迅猛的雨情,封家村畅通的排水系统发挥了大作用,村内没有形成内涝,村民的出行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投入万余元在进村主干道两侧栽种杨树1000余棵、 8500多元购买40多桶外墙涂料和9个可移动式垃圾箱等等的实事,在马丙同看来都是些本就应该做的小事。 给村民争取到167个科学储粮示范仓这件事在马丙同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是因为这些储粮仓值多少钱,是它们的确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也进一步拉近了我们和村民的关系。”据他介绍,封家村615口人,绝大部分青壮年在北京、天津等地从事蒸馒头、烙大饼等生意,留在家中五六十岁的老人每个人耕种着三四十亩地,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却由于重生产、轻储存的储粮观念而损耗严重。使用科学储粮示范仓后,鼠害、霉变等带来的损耗会大大降低。 “马书记,有空了去我家坐坐。”迎面走过的一村民和马丙同打招呼, “现在村里的人见了我都会热情的招呼一声。”马丙同感到很骄傲的说。 谈起这么快就打开局面的诀窍,今年50岁的马丙同告诉笔者,只要怀有一颗为民谋福利的赤子之心,不把自己当外人,群众就会把咱当亲人,公信力号召力就强。下一步,他的目标和打算是帮助村里架设一条农业生产用线和想办法解决留守儿童上下学的安全问题。 “到村任职工作,离不开上级领导和镇、村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在科学储粮示范仓申请过程中,局里给我们全力支持,这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做好 ‘第一书记’的信心。”马丙同对未来激情满怀。 本报记者 尚现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