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王凤楼镇南街新村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传统产业——
“森林村居”生活美

管区干部带领村民修剪村内主干道树木


村民赶制棉服订单


  

□文/图本报记者刘春杨本报通讯员张越
  驶入平原县王凤楼镇南街新村的主干道,“西杨在兹”的路牌与两旁金叶斑斓的树木相映成趣。这个由西杨在兹村、东杨在兹村、王佩于村3个村融合而成的新村,4年来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产业、培育文明乡风,赢得“山东省森林村居”“省级文明村”等荣誉。
  镇党委书记郑学锋介绍,南街新村立足“景美、村富、民和”,打造和美乡村,目前村庄绿化率已达95%,去年集体收入19万元;风正心齐,村民踊跃参加“党组织领办新风公益”活动。
生态筑基 村美景秀
  10月28日,已入深秋,村里的绿化树木由绿变黄,工作人员正在修枝剪叶。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点缀着宽阔整洁的街道,让人赏心悦目。
  曾经的西杨在兹村,有一条400多米长的排水沟,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每逢雨季污水横流,让人闹心。村民杨传亮回忆,“以前夏天都不敢开窗,味道太难闻。现在到处绿油油的,环境好、心情也好。”
  2022年起,村两委自筹资金,启动排水沟改造工程,清淤的同时进行绿化。同步推进的还有道路硬化、厕所改造、气代煤全覆盖,小菜园、晾晒场、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也配套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了找到合适的绿化树种,村党支部书记杨荣强可没少花心思。高大的树木容易遮挡电线,也影响房屋采光。杨荣强多方打听矮化树木的品种,引进种植了金枝槐、金叶榆等700余棵绿化苗木。苗木种植不仅打消了村民顾虑的采光问题,更提升了街道颜值。
  2023年,村里将一片闲置土地开发出来供村民集中种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菜园”。65岁的村民杨传金说:“有空我就过来摆弄这些蔬菜,既能食用,还美化了环境。”
  现在的南街新村,街道苗木茂盛,菜园生机盎然,全村绿化率已达95%,俨然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怡人的环境滋养着日常生活,也将生态和美的自豪感印刻在村民心中。
产业破局 强村富民
  南街新村位于王凤楼镇政府驻地南800米,距平原县城15公里,紧靠340国道,交通十分便利。三村合并后,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造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提升。
  面对过度依靠传统种植模式、农产品产量提升难的局面,村党支部一方面邀请农业专家对土地进行测土配方,分块治理,提升土壤肥力,助力庄稼高产;一方面探索特色种植,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2022年,西杨在兹合作社对接登丰种业、鲁旺集团等龙头企业,实现订单化种植。“村民过去种植普通玉米,亩均收入有限,种植糯玉米后不愁销路,价格也更有保障。”合作社负责人杨能东说。
  种养结合发挥出了“1+1>2”的效应。东杨在兹村民小组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建设了规模5万只的大型养鹅基地,将鹅群排出的粪便当作农作物的最佳肥料,既降本增效又绿色环保。
  传统制造业也在培育中乘势而上。在东杨在兹村汇盛服装加工厂,50余名女工正赶制棉服订单。“工人们计件取酬,月收入从3000元到7000元不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经理高庆彬说。西杨在兹村集体还将建设的1000平方米厂房,租赁给中承华晟工艺品厂,每年可获得4.5万元租金收入,带动周边村庄100余人就业。
  南街新村建成以来,以西杨在兹村为引领,努力推动“抱团”发展,积极探寻发展新途径,2024年集体经济增收突破19万元。
  王凤楼镇一级主任科员张洪坤介绍,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具有统一购置农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优势,给村民的保底加分红每年每亩达1170元。“村民享受到了更多实惠。每年年底,30岁以上村民有油、面等福利品,60岁以上老人可获得300元至600元福利金。”
治理润心 村合人和
  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村庄合并,关键在于“合心”。
  多年前,村民杨能星和杨传林在村子周边开荒,两人共开出30亩荒地。村庄合并后实行“平分土地”的政策,他们的地面临“分走”的结果。“肯定舍不得,也有思想斗争,但咱得以集体利益为重,支持村里的工作。”杨传林说。
  村干部带头执行政策,土地大户积极响应,土地分配这个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原自然村的界限与隔阂被打破,民心迅速凝聚,南街新村自此实现了“形式合并”到“人心融合”的关键跨越。
  人心齐、风气正。在新村治理中,破解矛盾纠纷成为关键一环。为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该村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培养了一批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组成的“法律明白人”。在调处纠纷、精心服务的点点滴滴中,急难愁盼迎刃而解,美德善行蔚然成风。自2022年起开展的“党组织领办新风公益”活动,精准救助家庭生活困难群体,帮扶优秀大学生15人次,慰问70岁以上老人46人次,受益群众上百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森林村居”生活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