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全市四十一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接入“影像云”系统——
数据共享 告别重复检查

  在“德州市卫健委检查检验互认监管大屏”上,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化科的工作人员对接入“影像云”的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管控


  

□文/图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王法成
  您的检查检验结果,医院之间互认了吗?在德州,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变得越来越肯定。11月12日下午,在济南举办的2025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大会观摩活动上,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申报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特色案例汇编。
打破信息壁垒AI让报告“说同一语言”
  “之前每次换医院,同样的检查往往还要重新做一遍,费钱又费时。”11月12日下午,在德州市立医院门诊,带着父亲复诊的陈先生发现,医生直接在系统里调取了两周前在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拍摄的CT影像,“不用重复检查,就不用再排队折腾了,还省了400多元。”陈先生说。
  改变的背后是全市统一的医疗数据共享系统在发挥作用。然而,互认并非简单的数据搬运——“要让不同医院的报告‘说同一种语言’,才能让医生敢认、愿认。”市卫健委医政科副科长唐晓文说。
  为此,德州引入“3D+DeepSeek”人工智能引擎,对CT、核磁等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病灶标注与参数测量,输出标准化分析结果。系统运行以来,已辅助生成慢病评估与影像报告超2000份,平均为每位患者缩短就诊时间40分钟。
数据上链存证 为互认系上安全绳
  互认推广之初,不少医生心存顾虑:“外院的检查,万一结果有出入,责任谁来担?”
  为解决这一难题,德州建立起医疗大数据平台,为每份检验、影像数据赋予唯一标识,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确保所有数据可溯源、防篡改。
  “你看这份血常规报告,检验人、审核时间、设备编号全程留痕。”德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化科科长王正福在系统前演示,“数据有了‘身份证’,医生调阅时就更放心。”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数据追溯机制,为跨院互认系上了“安全绳”。
  唐晓文介绍,在推进互认工作中,市卫健委还构建了“全链条、多维度”的监管体系,通过定期专项指导和实时监测互认率、调阅率等核心指标,确保互认工作质效。这套与区块链存证相辅相成的管理机制,共同为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构筑起坚固的信任底座。
从市级医院到基层 “互认共享惠及更多患者
  互认带来的便利,正从市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
  11月13日,宁津县保店镇居民刘先生因胸闷到该镇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异常。卫生院医生通过互认平台,调取到1个月前刘先生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的详细检查报告。在排除了急性风险后,医生参考既往结果,为他调整了用药方案,并预约了上级医院专家号。“以前去大医院检查完,回到镇上医生要看片子,没带着就得重新做一遍。现在卫生院的电脑上啥都有,也不用重复检查了。”刘先生说。
  自项目推进以来,截至11月,全市已有41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和32家乡镇卫生院接入“影像云”系统,已累计实现互认38.15万次,为患者节省费用3087.11万元。今年7月,该项目在山东省“数据要素×医疗健康”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市大数据局与市卫健委跨部门数据共享,发挥医疗健康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健康大脑’和‘城市大脑’的双向奔赴,推进‘数字德州,智慧医疗’建设。”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心副主任孙广华说。
  目前,德州已推动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模式推广向基层卫生院扩展,并加入京津冀鲁晋等地区的跨省互认。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学谦说:“市卫健委将持续做好这项便民工作,不断扩大互认范围,将更多医疗机构接入互认平台,把更多项目纳入互认范围,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数据共享 告别重复检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