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二屯镇聚焦群众需求打造“屯满爱”慈善品牌——
百余场活动传递爱与温暖
  

□本报记者董建新 本报通讯员王娜 金林平
  9月6日,德城区二屯镇北厂社区活动室里,79岁的麻晶武正握着8岁男孩航航的手练习毛笔字。“横要平,就像做人要端正。”老人的教诲随着墨香漫开,孩子用心写下的“善”字,在宣纸上洇出淡淡温情。这是二屯镇打造“屯满爱”慈善品牌的日常一幕,通过“老带小”模式,全镇已有300余名老少居民在笔墨间结下“忘年交”。
  程何庄村的幸福院里更热闹。该村运用慈善基金开启幸福院房顶修缮工程,如今已全面完工,老人们每天围坐在一起下棋,欢声笑语不断。“这下刮风下雨都不怕了,天天来这儿和老伙计乐呵,心里特敞亮!”69岁的孙书静高兴地说。
  近年来,二屯镇以“屯满爱”为品牌,开展“屯爱暖心·社区帮扶守望”“屯爱睦邻·老小共融关爱”“屯爱聚力·基层善治先锋”“北厂运河印象·善韵传承”4个慈善项目,聚焦社区困难群众,传递温暖与关怀,推动老少和谐共融。同时,充分发挥慈善项目的纽带作用,广泛汇聚政府、企业、志愿者等多元力量,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协同作战,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破解难题。目前,已成功组建10支慈善基金,募集资金30.95万元,依托这些基金已开展各类慈善活动110余场。
  “慈善不是简单送钱送物,而是要让心贴心的暖流涌起来。”二屯镇党委委员苏伟说。走在二屯镇的“暖心街”,红绸灯笼在风中摇曳,暖光透过灯罩在地上织出光晕;北厂社区的坑洼村路得到翻修,广场上新添的暖心长椅,成了老人们晒太阳、拉家常的根据地;老渡口村主干道西头立起影背墙,成了村民路过时都要停步拍照欣赏的“小景儿”;运河漕运故事被画成百米长卷,老人们常带着孩子在画前讲述曾经的故事……
  这些变化背后,是慈善基金从“救急难”到“促发展”的跨越。苏伟算了笔账:30.95万元慈善资金主要来自辖区爱心企业和村民捐助,40%用于帮扶困难群众,60%投入社区公共服务——从修屋顶、修路等便民化改造,到建影背墙、建围挡等环境改善,每一分钱都花在居民心坎上。不久前,二屯镇东北街社区慈善基金还获得省级“金种子”优秀社区慈善基金称号。
  “以前村干部‘单兵作战’调解纠纷,腿跑断了嘴磨破了,效果还不好。”老渡口村党总支委员罗丽丽坦言。转机出现在“屯爱聚力
・基层善治先锋”项目启动后,镇里邀请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培训了20名“百姓调解员”,今年已化解邻里矛盾37起。“现在是专业人办专业事,村里矛盾越来越少了。”罗丽丽表示。
  “慈善不是一时之热,而是要变成长久之责。我们将把慈善事业往深里做、往实里抓,一方面拓宽基金帮扶覆盖面,让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将创新公益活动形式,让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乐在其中。”二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书瑞表示,“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当好‘桥梁’,把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拧成一股绳,让慈善的暖流真正淌进千家万户,成为建设和谐幸福二屯的重要力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余场活动传递爱与温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