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黄河涯镇深挖农业、产业、文旅等资源,统筹规划水路林文景——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
  

□本报记者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徐展
  9月7日,位于德城区黄河涯镇的德州京熙射击馆内,游客刘健在教练指导下,体验步枪射击,10发94环的成绩让他很高兴。“场馆专业,体验感很好。”刘健已经计划好了一天的行程,“中午一起到小森农场吃饭,下午再带孩子去骑马,顺便逛逛九龙公园。”
  近年来,黄河涯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抓手,深挖本地生态、产业、文化资源,统筹规划水、路、林、文、景,打出稳增长、促融合、优生态、惠民生“组合拳”。
  文旅是乡村的“活名片”。立足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基础,黄河涯镇精心打造精品一日游路线,推动全镇10余个文
  旅项目提质增效。构建“串点成线、连接成面”的发展格局——小森文旅、桔塘小院的田园风光,京熙射击、鲁德马术俱乐部的动感体验,牡丹芍药基地、九龙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奥德曼酒庄的醇香韵味,共同勾勒出多元文旅场景。黄河涯镇人大主席贾晶晶介绍:“今年,小森文旅二期、又见城南、牡丹芍药基地二期以及星空青年营地等项目都已经顺利落地,进一步丰富了文旅业态。”
  文旅项目落地生花的同时,黄河涯镇通过特色活动激活文旅热度。今年以来,“非遗过大年”活动让传统技艺走进百姓生活,第十五届万亩桃园赏花节吸引游客徜徉“粉色海洋”,西瓜文化节让清甜果香飘满乡村,南湖垂钓比赛点燃休闲热情……一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农文旅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作为典型农业镇,黄河涯镇立足“都市型”农业定位,既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又延伸产业链条。全镇培育4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亩产稳定在700公斤以上;壮大焦庄合作社、沙杨合作社、鑫昂农业等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准对接京津冀市场,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效益好”的转变,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在推动单一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转变的同时,我们也重视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黄河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超介绍,该镇锚定“科技创新+物流配送+民生养老+文旅休闲”四大布局,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量质并举。
  德百智慧商贸孵化基地的8个仓库已全部投用,成为区域商贸流通的“新枢纽”;德州牡丹芍药鲜切花生态示范基地完成一期种植,7月启动了二期工程,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观赏、采摘、销售于一体的“花海经济”样板;德润颐养庄园主体完工,装饰装修正酣,年底即可开门迎客,为民生养老注入新活力;中仓储运智慧物联冷链项目进展顺利,一号、二号库待设备进场,三号库装饰工程稳步推进,年底投用后将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
  今年1至8月份,黄河涯镇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3%;规上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0.7%;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0.5%,乡村振兴画卷加速铺展。“接下来,我镇将加快推进在建重点项目投产增效、发挥效益,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持续提升‘农文旅特色小镇’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刘超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