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无标题
  

做强职业教育 锻造服务发展之能  以贯通培养打破成长“天花板”,以产教融合锻造实战能力,以提质增效拓宽成才路径,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也迈出了坚实步伐,获评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
  在宁津县职业中专直属办学点——宁津电梯学校实训车间内,李阳正跟着老师调试电梯控制系统。这个初中毕业后选择五年制高职电梯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少年,再过4年就能拿到专科毕业证。“五年一贯制,省的不只是时间。”齐河县职业中专“远大数控订单班”学生王浩算过一笔账:前三年免学费,后两年按高职标准收费,比以前的“3年中专+3年大专”模式少交一年学费,还能提前就业。
  这种“无缝衔接”的培养模式,正成为职业教育突破的新路径。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与枣庄学院的“3+4”对口贯通培养试点,让中职生也能圆本科梦;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3+2”分段培养,每年输送500余名学生进入本科院校。
  产教融合的深度,决定技能人才的高度。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兰剑学徒班学生孟祥亮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前一年半在学校学习物流管理理论,中间一年在企业跟岗,最后半年独立负责智能仓储项目。“毕业就能当项目经理,月薪6000多元,全靠这‘学练干’一体化的培养。”
  支撑技能提升的,是硬核的实训体系。投资1.8亿元建成的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设置现代智能制造、现代信息技术等六大专业平台,年培训1.16万人次。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主中心、10个分中心的“一主多辅”实训网络,让学生“在校学技能,毕业能上岗”。
  政府“真金白银”投入,为职教发展注入底气。2023年,我市出台《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最高可达事业单位基准线的5倍;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7个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其中3个入选省级名单,让校企合作有了制度保障。
  从课堂教学到思政育人,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扩优提质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已成为德州教育最温暖的底色和最坚定的追求。“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市教育局局长王吉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无标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