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英雄冀鲁边 精神永流传

1938年,萧华挺进冀鲁边,受到群众欢迎


▲八路军战士利用青纱帐反扫荡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苏安矗
  立秋过后,暑热渐消,掩映在乐陵市千年枣林深处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馆内一件件斑驳的老物件、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将参观者带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侵占平津后,沿平汉、津浦和平绥铁路在华北展开战略进攻。
  1937年7月15日开展的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同日,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内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1937年9月,山东省委派于文彬来到冀鲁边区,成立冀鲁边工委,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冀鲁边区的统一领导,为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1937年10月,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一部进驻乐陵,建立了以周砚波任县长的抗日民主政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1938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由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国瑞任驻冀鲁边区代表,带领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队长孙继先)和115师第五支队(队长曾国华)进入冀鲁边区。按照部署,马国瑞带领两个支队于7月8日到达乐陵县城,随后成立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这也标志着山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正式建立。“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军民并肩作战,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乐陵市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管理中心讲解员王程说。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军支前,舍身救护伤员,涌现出冀鲁英烈张汉卿、抗日县长牟宜之、锄奸英雄刘焕卿、革命妈妈常大娘等为代表的众多革命英模。2014年9月,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落成开园,全面系统、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冀鲁边区革命英烈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和感人事迹。
  枣乡人将枣树坚忍不拔的珍贵品质、冀鲁边区军民的抗战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担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结合千年红枣文化和冀鲁边区红色文化,乐陵市积极打造“双红”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区域性文化旅游高地。就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一旁,一座规模宏大的乐陵影视城拔地而起,影视产业的崛起带动了行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影视+文旅”多元融合发展。当年的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已成为山东省政府确定的七个县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英雄冀鲁边 精神永流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A3 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